人民網銀川1月27日電 (閻夢婕)那一年,我還小,可以打打鬧鬧沒有煩惱……
那一年,我還小,有美麗的新衣服和怎么都看不過來的煙花炮竹……
那一年,我還小,有大大的紅包還有怎么樣可以偷吃到糖的煩惱……
那一年,我還小,我的年這樣過!
40后:吃到一顆糜子糖就是幸福
講述者 劉振清
我出生于1943年,在那個年代我們家和別人家不太一樣,因為家里只有我一個孩子,即便如此,生活過的也很苦。
解放前,我的父輩從外省逃荒逃到了彭陽縣柳灣村,看到這里山大溝深沒人管,就把家安在了這,所以我是在柳灣村長大。雖然這里地廣人稀,我們占了很大一塊地,但是環境惡劣,一年基本上收不上個啥。
平日里我們就吃些糜子、灰條或者用干草推的面,所以過年的時候能有個紅薯都是好吃的,要是能有個饃饃就更是個了不得的事。小的時候過年,我最盼望的就是吃一顆糖,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的水果糖,只能自己用糜子熬糖。有一年家里來了個親戚,給了我一個糜子糖,一直都舍不得吃,實在忍不住了才拿出來舔一舔,到現在都忘不了那個味道。
現在的孩子過年都要買新衣服,以前我十三、四歲了都沒有褲子穿,只能一天窩在炕上,蓋著氈子取暖,一翻身就會四處漏風,特別冷。
50后:過年能吃細米白面就是幸福
講述者 薛吉強
我小的時候過年物質條件很匱乏,但是年味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那個時候過年能吃上一頓面一頓肉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但是我總是懷念過去,總覺得現在過年缺少了年味。
60后:聽當兵的父親講故事就是幸福
講述者 劉琴
我出生于1964年,是一個石油工人,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以前父親在部隊當兵,只有過年的時候可以回來幾天,他平日里很嚴肅很少和我們交流,但是那一天,我們可以圍著他,爬高上低的聽他講打仗的故事,這是最幸福的事。
過年時候,母親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先是給我們五個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新鞋。過年前三、四天,就開始做饃饃、炸油餅子、鹵肉。小的時候每到鹵肉的那一天我都會熬夜,聽到廚房里父親和母親開始討論肉熟了沒有的時候,都會假裝起來上廁所,順便“幫忙”嘗嘗肉的味道怎么樣。
大年三十是最隆重的時候,父母會把所有好吃的都拿出來讓我們吃。然后就開始磕頭拜年,那個時候父母給的壓歲錢是每人一毛錢,即便如此,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筆“巨款”。
雖然那個時候沒有電視和電腦很單調,但是全家人都會在一起守夜。父母還有兄弟姐妹都會相互的玩一些小游戲、講故事,邊玩邊包初一的餃子。快到十二點的時候,家里的孩子就開始準備放鞭炮,那個時候家庭條件都不好,父母會把整串的鞭炮拆開,給我們五個人每人發上幾個。
70后:收到兩元錢的紅包就是幸福
講述者 王津
我出生于1973年,現在是一名街道辦事處工作者。我的父母因為支援寧夏建設所以來到了寧夏,因為工作繁忙,照顧不上我,就把我送到了天津,所以我是在天津跟奶奶長大的。
天津的胡同里還住著三爺家、四爺家、五爺家。因為不在爸媽身邊,奶奶姑姑伯伯大爺都很疼我,所以過年吃什么穿什么對我沒太大吸引力。最興奮的是親戚們來給奶奶拜年,有個姑奶奶家的表大爺每次都給奶奶作揖,行老禮兒。正月里家人不斷,奶奶從年前就囑咐我各種規矩,不許人前失了禮。除了本家,不許收其它人給的壓歲錢。
我小時候過年正月里不讓做主食,所以年前的時候家里頭就會一鍋一鍋蒸饅頭,除了白面饅頭,還有豆餡饅頭,然后點上紅點兒。院子里和水缸里頭放的全是饅頭和干糧。小時候家里沒冰箱,年貨都放院子里,總有貓來偷魚偷雞,我也跟著操心,晚上信誓旦旦要守夜,結果一呼到天亮。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要吃全家宴,然后包三鮮餃子。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收到長輩給的紅包,我們的壓歲錢都是五毛或者一塊,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個兩塊錢的紅包特別興奮,真的是一個超大的紅包了。
80后:一家人可以團聚是最大的幸福
講述人 李昕
1981年我出生在蘭州,我的父母和其他親戚基本都和火車打交道,每年過年是他們最忙的時候。在我記憶中很少有全家團圓過,所以一家團聚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記憶中我剛開始的年錢是拿的五塊錢,等到父母工資到2000左右的時候,我就可以拿到一百塊錢了。我們家最好的一點就是壓歲錢不拿走,所有的壓歲錢都可以自己拿上。
現在感覺一過年外面就沒什么人了,但是在我小時候越是過年外面越是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商販都會到蘭州,夜市攤子上總能吃到各種各樣的小吃。
85后:和妹妹打打鬧鬧就是幸福
講述人 閻夢婕
我出生于1987年,現在是一位新聞工作者。由于我們這一輩都是獨生子女,所以過年的時候可以和舅舅姨姨家的孩子一起玩,是最幸福的事情。
我嘴笨又嬌氣,經常被小半歲的表妹氣哭,每到這個時候家里的大人都會沖過來先把我妹打一頓,然后才開始問是誰的錯。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又會相親相愛的一起玩耍。
小的時候,家里所有的大人都是職工,所以過年的時候也可以說是細米白面、大魚大肉都有,再加上家中男女都會做飯,過年真的是“胖三斤”的時候。但是有一年,全家人都對著一個箱子犯了難。我舅舅單位給他發了一箱海鮮,身處內陸城市的我們,不要說吃了,很多海鮮我們全家人見都沒有見過。最后一致決定,不管是啥,直接全部白水加鹽煮了,可想而知,有的好吃,有的味道真的是難以形容。現在生活變好了,超市和市場都可以買到海鮮,什么海鮮怎么做基本都知道。
我的紅包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從最初的十塊到五十,再到后來的一百、二百,在我大四那一年定格在一千元后就再也沒有拿過。小時候拿到紅包后,總是會被爺爺奶奶哄著打麻將,美其名曰要全部贏回去。二十多年過去了,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是麻將的籌碼一直沒有變,永遠的一毛兩毛,也許在吃碰的熱鬧中找到了團聚的感覺。
90后:拿到紅包后買包辣條就是幸福
講述人 王鈺
我出生于1994年,所以小的時候過年物質這一塊一點都不缺。年前我爸媽就會給我買漂亮的新衣服和新鞋,每次我都得要和自己做斗爭,忍住想穿的心情。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過年開始全家人會選擇在外面吃飯,但是我小的時候都是大人自己在家做。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都會做一道清蒸魚,上桌后魚頭要對著我爺爺,這也是討了個好彩頭。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一個大我八天的堂姐去放炮,記得有一次她把火柴炮放到牛糞里點著后沒有及時躲避,結果炸了一臉牛糞,到現在我都記得當時的場景。春晚也是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節目,最期待的就是趙本山的小品。
上大學之前,我一直都不知道我的紅包里有多少錢,都是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拆開就被媽媽要走,告訴我會替我保存好,所以我沒有見過壓歲錢,只見過紅包長啥樣。她最多也就給我十塊二十塊,這些錢基本都被我用來買辣條,那個時候追求特別低,一包辣條就能讓我開心很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