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寧1月24日電 (孫睿)“我們將格薩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到當地的教育體系,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教育的重要載體,培養新的傳承群體,探索多種形式的傳承方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文體局局長多杰堅措24日表示。 卷帙浩繁的《格薩爾》史詩逾一百多萬詩行、兩千多萬字,超過世界五大史詩字數之和,且內容仍處增長之中。2006年,中國官方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格薩爾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被譽為是“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是中國格薩爾文化資源最富集、表現形式最有特色、文化特征保持最完整、說唱傳承人最多、影響力最廣泛的地區之一。 據了解,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速,格薩爾傳承、傳播區域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對格薩爾文化的存續、傳承環境也造成了較大沖擊,如說唱藝人數量不斷減少,傳承空間日漸萎縮等。為此,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果洛州開始致力于格薩爾文化的搶救和保護工作,對格薩爾文化開始進行傳承和保護。 日前,中國文化部印發了《關于同意實施〈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總體規劃〉的復函》,標志著中國唯一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開始正式實施建設。 “通過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可從多角度立體關注格薩爾文化及其存續、傳承的文化空間,促進格薩爾文化的可持續保護、傳承、發展。”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長周吉說。 多杰堅措告訴中新社記者,該總體規劃總投資達16.9975億元人民幣,涉及的項目有12個方面108個單獨項目。 “目前《規劃》中的項目已經陸續開始實施,如推動格薩爾文化進校園和社區項目、保護格薩爾傳承藝人等等。”多杰堅措說,他們將格薩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當地教育體系,目前格薩爾文化進校園已覆蓋全州幼兒園至專科技術學校10多所學校,數千名學生學習、了解格薩爾文化。 “格薩爾文化傳承的重要生命力要從學生、從群眾抓起。格薩爾文化進校園后,學生們對格薩爾文化的印象會更深刻,這樣對以后尋找格薩爾文化傳承人也奠定了基礎。”國家級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格日尖參評價說。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武玉嶂表示:“傳承弘揚格薩爾文化,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我們應該利用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特點把格薩爾的文化資源整合好、傳承好、保護好,使得格薩爾在傳承的同時,也能在本藏區更加深入牧民群眾的內心,在保護和發展當中也帶動一些格薩爾文化領域內人才的培養。”(完) |
相關閱讀:
- [ 12-02]習近平對中國文藝工作者提四點囑托: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 [ 12-01]習近平對中國文藝工作者提四點囑托: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 [ 11-15]史詩巨制打創新牌 《長征大會師》樹立精神豐碑
- [ 11-11]《長征大會師》史詩品格傳承“長征精神”
- [ 10-20]太平紅軍粉壁墨書文獻:墻壁上的“史詩”
- [ 10-19]銘記長征史詩 砥礪復興斗志
- [ 10-10]《千里雷聲萬里閃》塑紅軍精神 打造不朽史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