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大內陸港杜伊斯堡港有意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心。圖為停在杜伊斯堡港的中歐班列列車。(資料圖片) 當今動蕩不安的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在這種背景下,世界經濟更需要良好的領導力來推動前行,激發更大的活力。按照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的話說,之所以將“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確定為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的主題,是因為沒有雷達系統,就無法接收信號;沒有指南針,就會失去公信力。 現在,對于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的“雷達”和“指南針”作用已經沒有人再會質疑。人們關心的是,這份“領導力”究竟能著重于哪些角度和領域?將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怎樣質量提升與理念革新? 【理念獲得更多認同】 中國在達沃斯論壇上發出的提振世界經濟的有力聲音這幾天在全球久久回響。 特朗普就職、英國脫歐、歐洲移民、恐怖主義等等元素的交織,意味著2017年可能是“改寫規則”的一年。《華盛頓郵報》援引施瓦布的話說,世界期待中國提供“信心和穩定”。施瓦布稱,“尤其是當今世界陷入巨大的不確定性和動蕩之際,國際社會正看著中國”。 按照埃菲社的報道,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多場圓桌會議和辯論都將重點放在了中國現在和未來扮演的角色上。這一事實無疑說明了中國對于2017年世界經濟的意義。“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目前正發揮著雙重領導作用:不僅是新興國家的領軍者,還通過成為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1月1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的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2017年世界經濟預計將增長2.7%,而聯合國對中國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速的預期都是6.5%。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蒙蒂埃爾在回答問題時強調,“中國經濟在2016年呈現了穩定的增長,緩解了各方短期內對其增長將急劇放緩的擔憂。在穩健的國內需求和具支持性的財政措施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在2017年和2018年每年預計將增長6.5%”。 他也贊揚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在達沃斯的講話,認為這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我們不能回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而應當讓全球化和全球貿易惠及每一個人”。 簡言之,開放與創新,包容與普惠,這些理念正是中國在達沃斯論壇又一次向世界經濟開出的“解藥”和“良方”。面對全球經濟的困境,這些理念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華爾街日報》干脆地稱:“在美國和西方世界懷疑全球化的價值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那座無虛席的報告廳里用洪亮的聲音捍衛了國際貿易和經濟融合。” “當歐洲因為英國宣布‘硬脫歐’而陷入混亂時,當世界對于孤立主義者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的多邊合作意向疑竇叢生時,習近平的演講出現得非常及時。”香港《南華早報》(英文版)指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習近平說只有“創新、結構性改革改善金融治理”,才可以治好世界經濟的頑疾。 英國《金融時報》也關注到了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發表的演講中對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報道稱,中國領導人論述了全面改革全球治理體系的理由,認為這些體系已經過時,而且以西方為中心。“全球金融治理機制未能適應新需求,難以有效化解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蕩、資產泡沫積聚等問題。”習近平說。 “全球合作、改革、新的增長模式——習近平帶來了宏偉的計劃。”德國《世界報》稱,中國是全球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全球增長1/3以上要歸功于中國。在達沃斯,世界正在見證一個“歷史性轉折點”。 【行動受到各方點贊】 這個“歷史的轉折點”恐怕在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總統一職那一刻就已然出現了。 保護主義無益于全球經濟發展,唯有開放合作方能激發全球經濟的新一輪增長。這種理念在新一任美國總統就職之際在全球達成了幾乎空前的一致。也正因此,中國對開放共贏的立場與行動就成了全球經濟的“定心丸”。 “相對于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傾向,中國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化。”蘇格蘭皇家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馬庫斯·賴特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稱,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并積極融入全球經濟,在全球收入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中國經濟增長與對外開放也惠及其他國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等舉措,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交通、電力、醫療衛生和互聯網等基礎設施是一切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仍存在巨大缺口,”賴特說,“不管是亞投行還是‘一帶一路’倡議,都對彌補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沒有人再會忽視“一帶一路”等倡議為世界提供的更多的共贏機遇。 “西方領導的種種機制對于陷入貧困和絕望惡性循環的窮國大眾沒有什么幫助。”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哈伊里·圖爾克的文章稱,與西方不同,中國正致力于用“一帶一路”倡議把世界連接起來。文章指出,“中國要在全世界出資建設基礎設施。中國還在新興經濟體建設經濟特區,從而推進技術轉讓并傳播工業化”。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報道則將此看做是受援助國家和中國的“雙贏”局面。該報道稱,新絲綢之路關乎的不僅僅是貿易。“中國將建設道路、橋梁、發電廠和高鐵。中亞、包括中東歐國家將通過中國公司對其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該媒體稱。 畢竟,用法國《費加羅報》的話說,“基礎設施建設將為發展貿易提供便利條件”。這篇1月18日的報道舉了最新的例證:在中國的領導下,東非國家吉布提近日開建了面積達48平方公里的非洲最大自貿區。介于紅海和印度洋之間的戰略位置使得這里成為“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中國已將包括德國在內的64個國家統一到‘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亞洲、中東、非洲以及東歐、西歐的很多國家都參與其中。沒有什么國家愿意錯失良機。”德國《世界報》網站刊文總結道。 不僅是“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銀行等公共產品也在為推動世界經濟體系更加均衡完善方面發揮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印度-亞洲新聞社報道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行長孔達普爾·瓦曼·卡馬特稱,“中國政府對金磚銀行非常熱情,使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以設立并運營。沒有中國的支持和指導,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他也表示,在2017年中國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期間,金磚五國之間將會加強合作。 【角色托起更多希望】 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提振士氣”,中國不僅高調展示了“姿態”,更有這樣做的實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經濟增速6.7%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而據埃菲社報道,IMF也上調了2017年中國的增速預期,認為中國今年將增長6.5%,比去年10月該機構上一次預測的結果高出0.3個百分點。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對此表示:“受中國經濟政策刺激,中國經濟短期增長預期被調高。” “2016年初,中國曾被視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棘手地區。現在這些擔憂煙消云散。”英國《每日電訊報》稱,2016年將因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而被西方銘記。但是,2016年對全球來說更重要的意義可能是,這一年亞洲經濟奇跡并沒有喪失動力。中國在繼續前行。 “中國之所以表現出自信,是因為相信它今天的經濟模式比幾年前運行得更好,也比其他國家更好。”西班牙《起義報》評論道,在當前形勢下,很少有國家還能充滿自信,但中國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它一直保持樂觀主義。這也是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為保證持續的高經濟增長率如此努力”。 “中國很關鍵,它并不是一個威脅,而是一個火車頭,甚至是一個帶有新人眼光的規則制定者。”香港《南華早報》發表《中國是世界經濟從現在的僵尸狀態中真正恢復過來的關鍵》的文章稱,從TPP的失敗和RCEP的受歡迎這些情況中得出的一個經驗是,不管喜不喜歡,中國今后將處于所有有意義的貿易協定的核心,它也是世界經濟從現在的可怕僵尸狀態中真正復蘇過來的關鍵。 “IMF和世界銀行都認識到了這一點。”該文章總結稱。 |
相關閱讀:
- [ 01-17]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增強領導力
- [ 11-23]聯合國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世界需要這樣的領導力
- [ 05-17]韓媒:樸槿惠出席亞洲領導力會議 強調不斷創新
- [ 04-21]美官員肯定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導力
- [ 11-19]海外關注習近平APEC講話:展現中國新型正面領導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