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下午,在中央網信辦的指導及貴州省委網信辦的統籌下,“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在貴陽啟動,隨后在全省各市州火熱開展。 新華網、中國日報等中央駐黔媒體及當代先鋒網、多彩貴州網等省內主要新聞網站紛紛組織記者深入基層,實地采訪報道我省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在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下,各級干群干事創業的熱情。記錄平凡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案例和故事,展示多彩貴州新面貌、弘揚貴州人文精神。 最美一線在基層 基層一線是新聞的源頭活水。2017年年初,貴州開展的“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選擇了貴陽、安順兩地作為代表。5天的行程里,各家媒體分別采訪了第三屆全省道德模范“社區干媽”宋振紋、“中國大山里的海倫·凱勒”盲人女教師劉芳、二十七載如一日堅守崗位的普通民警楊家發、“最美媽媽”肖興英、把村當做“家”的安順大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大興及安順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發展的經驗和亮點……
記者用鏡頭拍下他們美麗的畫面,用筆記錄他們感人的故事,用心傾聽他們的心聲……他們是平凡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他們愛崗敬業,為民奉獻大愛情懷;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構建文明和諧社會;他們把村當做“家”,把百姓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一心為民想,一心為村干。 新聞在一線,記者在路上。走進基層在一線才能真正體察人民的苦與樂,才能采寫更多“接地氣”的新聞作品,才能真真切切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 心懷感動在現場 基層有最美的風景,在現場才能獲得最深的感悟。采訪的每一天,記者都被現場真實的采訪場景和人物故事所觸動。 “社區干媽”宋振紋與“女兒”王群 “天涯誰不有艱難,慷慨助人德最先。今見雷鋒出巾幗,一支紅袖照云巖。”這是中央宣傳部主管的《黨建》雜志對貴陽市云巖區東山社區宋振紋最好的寫照和贊譽。被稱為“社區干媽”的她,多年來懷抱感恩之心甘做“活雷鋒”,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盲人教師劉芳,二十余年忠于自己的教育事業,只要站在三尺講臺,就能散發出無限的光芒,似乎與健康人沒有什么異樣,甚至比常人更具人格魅力。朋友、同事眼中的她,是愛笑、幽默、喜好眾多、溫柔又溫暖的現代女性。在心理咨詢室中,與學生的談話總能透露出她母親般的關懷和疼愛,資助過的學生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媽媽”…… 為眾多“折翼小天使”們搭建溫暖大家庭的安順“最美媽媽”肖興英,從1997年收養第一個孩子開始,似乎就與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近20年的收養之路,讓100余名無家可歸的孩子再次重獲母愛,感受人間溫暖。 心系群眾不忘本 在貴州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環境惡劣、基礎設施不完善……這是基層干部、工作者所要面對的問題。但總有那么一些人,哪怕環境再苦,困難再多,也一直堅持堅守在崗位上,不斷努力創新,為國、為村、為民默默奉獻著。 貴陽市花溪區高坡派出所的普通民警楊家發,二十七載如一日堅守在高坡——這片養育他的土地,為高坡村民排憂解難、資助特困戶……長年騎車走訪村民,受嚴寒的侵蝕,他的手指已嚴重變形,腿腳因風濕病纏身走路也不利索,因怕耽誤所里工作卻遲遲未去醫院做手術……堅持容易,堅持數十載卻是極其不易。基層需要這樣的干部,基層也缺乏這樣的干部。 大壩村排列整齊的“小洋樓” “不趕緊走出老路,百姓富不起來!”安順大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大興把村當做“家”,十余年來摸索鄉村發展的致富之路,在經歷賠錢、虧損、農作物收成不佳后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越挫越勇,以己之力帶動全村共同“發力”,使原本的“空殼村”搖身變成“小康寨”,百姓樂了,鄉村美了,村民富了……心系群眾,這份真情顯得難能可貴。 此次“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當代先鋒網采用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報道形式,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兩微一端”同時發布新聞報道。 帶著真情實感走基層。記者采寫新聞要“走出去”,心要“沉下來”,情要“放進去”,用敏銳的眼光捕捉鮮活的新聞場景,沉下心來挖掘平凡的感動,觀察基層生活的點滴變化,分享他們的苦與樂,感受貴州的發展、人民的精神、時代的變化。 新春走基層活動雖已告一段落,但記者的步伐將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歇。一篇篇接地氣的報道,一張張生動鮮活的圖片,一句句樸實真切的話語,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依舊浮現在眼前,縈繞在耳畔,留存在腦海。 |
相關閱讀:
- [ 01-16]【網絡媒體走轉改】武邑:脫貧蔬菜園里的分紅大會
- [ 01-16]【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愛心書屋里的新氣象
- [ 01-16]【網絡媒體走轉改】平安春運幕后的英雄們
- [ 01-16]【網絡媒體走轉改】福建下黨村:久久為功 總書記牽掛的地方如今變了樣
- [ 01-16]【網絡媒體走轉改】網媒記者在榕城 冬日里的暖心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