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賈過之)整潔的公路、錯落有致的小洋樓、秀麗的山水……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宛如世外桃源的村落,曾經竟是一個國家二級貧困村。 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 1月13日,多彩貴州網記者來到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探尋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空殼村”怎樣一步步嬗變成“小康寨”。 “紅九條”和“黑名單” 問診把脈創新自治 塘約村位于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北部,轄11個村民組,921戶3393人。以前由于當地風俗的原因,村里辦酒席名目繁多,婚喪酒、滿月酒、搬家酒、狀元酒……一個月要吃幾樁酒,禮錢也越送越高,而且都是寨鄰中人,還要停下活去幫忙,連工錢都掙不到。村民對此苦不堪言,礙于情面又無可奈何。 “當時濫辦大辦酒席全村每年約造成經濟損失400余萬元,不僅鋪張浪費,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必須得治。”塘約村村主任彭遠科回憶說,于是,村支兩委推行出了一個“紅九條”:“除婚喪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辦。村民也不得參與除婚喪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請客和送禮,以及為操辦酒席者提供方便……” 塘約村村主任彭遠科接受記者采訪 此外,塘約村還率先組建了“三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和老年協會,推行酒席申報備案制度,除了禁止操辦紅白事外的其他酒席,還明確了紅喜八菜一湯無大菜,白喜盆盆菜不發包包煙、不發紀念品。 “如果有違反規定的村民,我們會將他們列入‘黑名單’中,一段時間內取消其享有的榮譽稱號及部分優惠政策。”彭遠科說,這一制度推出后,很少有村民再犯了。 在塘約村周邊山上的最高處立著四個大字“窮則思變” 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走好“特色路” 為增加農民收入,村上成立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稻魚共生、休閑觀光、科技示范”的發展規劃,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等模式,鼓勵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經營權參社入股,根據產量對每畝土地按300元至700元不等分級估價、折算股份,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入股或其它形式的合作協議后,按照4:4:2進行利潤分成,即合作社和村民各占40%、村集體占20%。 目前,全村人都已經參與了進來,村民不僅可以優先到合作社務工,除領取工資增加家庭收入外,合作社還幫助其解決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資金、技術、銷售等困難,推動合作社從傳統的包地種向作為土地經營主體帶領農戶增收致富的新型市場主體轉變,使村民總收入由“土地收入=流轉收入”變成了“土地收入=股份分成+工資收入”,更為寶貴的是,在這個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教會了農戶農業實用技術,轉變了農戶的思想觀念,拓寬了農戶增收致富的渠道。 塘約村集體種植的淺水蓮藕 據統計,塘約村合作社的成立使村集體經濟從兩年前的3.8萬元飛躍至2015年的75.6萬元,凈增71.8萬元,并帶動180余名村民實現了就業,幫助30余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不到4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7859元,兩年時間將近翻了一番。 近些年塘約村獲得的榮譽及成果掛滿了村委會的墻壁 全面推廣種植晚熟脆紅李、脫毒馬鈴薯、淺水蓮藕、綠化苗木等經濟作物,建設臺商蔬菜試驗基地、高效科技示范田,塘約村積極引導村民念好“山地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走好“特色路”,真正使“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
相關閱讀:
- [ 01-15]連家船民上岸定居:譜寫出一幅漁村發展新畫卷
- [ 01-15]寧德壽寧下黨村:“產業 旅游”,精準扶貧有門道
- [ 01-15]再憶周炳耀:“八閩楷模”點點滴滴暖人心
- [ 01-14]周炳耀:一心為民的村支書
- [ 01-14]“周末免費劇場”暖了百姓心
- [ 01-14]耀仔離開的121天:你所守護的人們,都很想你
- [ 01-14]記者回鄉之旅:高鐵通了!回鄉路短了
- [ 01-14]網絡媒體走轉改:“八閩楷模”周炳耀 風雨中的豐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