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和闡釋、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加以重申的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提升和定位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同時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情況下,深刻理解、堅持和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只有保持好“穩”與“進”的辯證關系,才能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 “穩”與“進”的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的發展是動與靜的統一、新與舊的交替和質與量的轉換的觀點,奠定了經濟工作中穩與進之間關系的認識論基礎。 經濟發展本身就是在存量與增量關系的動態變化中實現的。這里所說的存量,既包括經濟總量也包括經濟結構,表現為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和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要求具有穩定性和均衡性;增量則是在前者“穩定”的基礎上,通過“進取”才得以實現。例如,我們講在質量和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就是這個道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條件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最準確地表達了這個辯證關系。 在201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闡明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內涵,指出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進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在同一講話中,在他高度概括性地揭示這一關于工作總基調的表述中,體現的是“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在2015年12月10日的一次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闡釋這一工作總基調與整個經濟工作的辯證關系,即“戰略上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正是由于對經濟工作的戰略部署與推進經濟工作方法論高度統一這一特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以穩定經濟運行為重點的“穩”,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調和大局,把這個大前提確立下來,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才能守住資源、環境和生態底線,守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線,守住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我國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增長的效益和質量不夠高。從這些方面著眼和入手,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存量中的問題,就是工作總基調對“穩”的要求。 “穩”是為了“進”。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正是立足于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中央做出了著眼于整體政策方向與具體政策定位相統一的要求和部署,即分別從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等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予以具體貫徹落實。 |
相關閱讀:
- [ 01-14]湖南經濟總量破3萬億元 今年重攻“三大戰役”
- [ 01-14]【直擊東北經濟】東北振興大有可為
- [ 01-14]兌現本級海洋經濟發展補助資金2500多萬元 晉江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 [ 01-13]美聯儲主席認為美國經濟長期仍存在風險
- [ 01-13]靠什么讓快遞小哥拉動“新經濟”飛得更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