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當時通訊不發達,國家又處于特殊時期,成法魁犧牲的消息在三年后才傳回成家。“1952年春,政府派人把一張由毛主席親筆簽名的烈士證書交到了我爺爺手中。年邁的爺爺捧著烈士證老淚縱橫,全家人哭作一團。”回憶往事,成千珍記憶猶新,感慨良多。 當時,成千珍的母親因遭受過日軍摧殘,精神和身體都出現了問題,長年臥床,基本沒有勞動力,比成千珍小兩歲的弟弟成千海天生智力殘疾,生活無法自理。面對喪子之痛,爺爺癱坐在地泣不成聲:“家里沒了頂梁柱,俺老成家這下算是完了……” 看著家里一片混亂,年僅十歲的成千珍擦干眼淚:“爺爺、娘,咱不哭了,俺爹雖然犧牲了,但這個家不會垮,這個家我來扛!”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的懵懂小丫頭喊出的這句話,竟成了她堅守至今的生活信念。 “父親在世時,每次給家里寫信都會叮囑我要聽話,好好學習,多照顧體弱的媽媽和殘疾的弟弟。我從小就知道,父親在外打仗保家衛國很危險,但也很光榮,我作為家中長女,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家里照顧好,讓父親放心。”作為革命烈士的后人,成千珍骨子里就有種不服輸的勁。 ◆“那時候的生活真的是太苦了,每當我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就會拿出父親的烈士證看一看,想象著父親就在我身旁,這樣我的內心又充滿了力量。” 接到父親犧牲消息后不久,爺爺病逝,家庭重擔幾乎全壓在了成千珍稚嫩的肩頭。 成千珍正在做家務。范文平閆洪圖攝 還是個孩子的成千珍過早地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殘酷的現實逼著她不得不自立成熟起來。靠著鄉親的接濟,成千珍一家勉強度日。每天早上五點鐘,成千珍就要起床生火,由于人小灶高,她必須踩著小板凳才能煮飯。有一次,成千珍做飯時不小心把鍋摔到了地上,滾燙的菜粥灑在她柔嫩的手臂上,但她硬是咬著牙沒吭一聲,只是默默地蜷縮在墻角流淚。如今,成千珍的手臂仍留有一道明顯的燙傷疤痕。 照顧媽媽和弟弟的同時,成千珍始終不忘父親生前叮囑“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用的人”,每天,她忙完家務后,總會跑到村里小學學習。老師們同情她的遭遇,敬佩其父的英雄壯舉,所以總會無償教她文化知識。就這樣,成千珍艱難地完成了小學文化課程。在成千珍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身體逐漸好轉,已可以做些簡單家務,這給了成千珍更多的學習時間,她隨后又完成了初中學業。 1959年,成千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邯鄲師范學校。畢業后,為方便照顧家人,她放棄了去縣城教書的機會,選擇了回東陸開村小學教書,并嫁給了鄰村中史村善良本分的莊稼漢董文亮。直到此時,成千珍終于有了可以依靠的肩膀,結婚當天,她失聲痛哭,向丈夫發泄著心中的苦悶。 “那時候的生活真的是太苦了,每當我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就會拿出父親的烈士證看一看,想象著父親就在我身旁,這樣我的內心又充滿了力量。”成千珍訴說往事雖面帶微笑,但記者聽后不禁心生酸楚。 ◆“我這么多年為娘家付出,丈夫、兒子、兒媳都支持我,政府也是盡可能地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我們幫助。當年那個凄冷殘缺的家庭如今已變成了溫馨美滿的大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婚后,成千珍的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她經常拿出父親的烈士證書教導兒子們要勤儉持家、愛家愛國、勇于擔當。 |
相關閱讀:
- [ 01-05]二十載不離不棄 托起389個孩子的明天——記全國文明家庭游文晃家庭
- [ 01-03]【全國文明家庭】彭云松家庭:一家七姓 父愛撐起六個孤兒溫暖的家
- [ 01-03]二十載不離不棄 托起389個孩子的明天——記全國文明家庭游文晃家庭
- [ 12-30]全國文明家庭游文晃家庭:代代傳承愛與善
- [ 12-29]【全國文明家庭之遼寧】熱心腸的發明之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