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大慶1月12日消息(記者彭磊)自實行東北振興戰略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關注東北新一輪發展。身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互統一,是振興東北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布。《意見》明確指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努力使東北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另外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強化節能減排,推進清潔生產,構建循環鏈接的產業體系,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產業發展。 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直擊東北經濟記者在走訪了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和大慶石化公司后,更是加深了對這一意義的理解: 打造綠色環保工廠 “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大慶,位于松遼盆地坳陷區北部,擁有120萬公頃濕地。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就矗立在大慶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規劃占地面積83萬平方米。據了解,沃爾沃項目對形成大慶經濟發展新引擎,積極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助推大慶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為地區經濟結構升級及中國‘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政策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1971年,沃爾沃汽車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在汽車行業率先以環保的水性涂料替代易產生污染的有機溶劑涂料。時至今日,沃爾沃汽車在大慶這座全球標桿工廠中,更是將環保理念發揮到極致。 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副總裁Marc Gombeer 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副總裁Marc Gombeer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因毗鄰龍鳳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大慶工廠追加1700萬元巨額投資,將工廠污水排放標準從國家三級提高到國家一級。其中工廠污水處理系統,不僅包括最先進的反向滲透膜、生物濾膜裝置,還能去除污水中鈣、鎂等重離子,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中而不會對環境、生物產生不良影響。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廢液,例如焊接車間的焊渣、生產中的廢棄包裝物,以及噴涂車間的油漆、漆料、膠、殘液,大慶工廠都進行分類收集,交由專業公司進行運輸并處理。而在廢氣方面,大慶工廠采用了TNV(熱回收式熱力焚燒系統)進行燃燒、排放,廢氣凈化率達到98%以上。上述種種實現了沃爾沃汽車對大慶天藍水清的社會責任和承諾。 扎實做好安全環保工作 大慶石化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地區分公司,始建于1962年。2016年,大慶石化公司創造了經濟效益的新業績,實現營業收入421.6億元、賬面利潤32.4億元,上繳稅費101億元。而這離不開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 大慶石化公司 據記者了解,大慶石化公司在安全環保責任上逐級落實,將各類檢查扎實開展,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標準化建設務實推進,熱電廠4#5#7#鍋爐脫硝改造、煉油廠動力站燃油鍋爐煙氣凈化等環保項目建成投用,化工、煉油污水提標改造工程土建及主要設備安裝順利完成,全年未發生人員死亡及較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環境污染事件,本質安全水平切實提升。同時用科技驅動發展增強環保能力,成品油質量升級達到國Ⅴ標準,國Ⅵ升級方案也制定形成。 推進發展環境保護在路上 保護生態環境,建立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是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特別是老工業基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傳統高能耗產業的方向和必然要求。據黑龍江省委環境辦發言人表示,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要真正把發展環境整治工作擺上突出位置,進一步強化培育“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比發展就是比環境”的理念,始終推進發展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
相關閱讀: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廓清陰霾展現強勁動力:三問東北經濟怎么了?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企業家、經濟專家現身說法:創新這樣改變東北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從“單一結構”入手點穴東北振興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延邊:把"小泡菜"做成大產業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遼寧老工業基地煥新生 陣痛轉型中的奮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