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社科院考古所赴埃及考察孟圖神廟遺址。(高偉 攝/社科院考古所) 另一方面,埃及方面也陸續提出了幾個選項,其中優先推薦的就是孟圖神廟。這是因為,經過之前的發掘這個神廟已初現輪廓,而中國考古隊最為人稱道的大型宮城發掘經驗、科技考古水平和文物修護保護正好可以在此大顯身手。 “我覺得也有高手過招,互相出題的意思吧!”王巍笑道。 有趣的是,中埃考古合作的起點也有些機緣巧合。2016年1月初,王巍帶隊參加中埃學術研討會,在周末逛埃及國家博物館時,見到了館長哈立德·阿納尼,雙方言談甚歡,萌發了彼此合作的念頭。 “沒想到,到了3月,這位館長被任命為埃及文物部部長,這件事也就順理成章了。”王巍認為,是中國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兩國親善,才讓中國考古人有了這樣的機遇,能夠到埃及這個考古界最看重的區域之一進行考古發掘。 發掘將帶來“獨特景觀” 據悉,聯合考古隊的中方隊伍將是“流動性”的,骨干隊員有4到5人,按需派遣不同領域的考古專家。他們將最快在今年10月赴埃。 王巍透露,發掘過程將全程對游客開放,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景觀。“埃及希望以此吸引更多人造訪這個獨具特色的戰神神廟。” 他坦言,埃及方面的這個安排讓人意想不到,但也在情理之中。“孟圖神廟所在的盧克索地區本就是考古界的國際大舞臺。中國考古人決心要在這個舞臺上展示最新的裝備、最飽滿的斗志和豐富的田野考古經驗。” 目前約有250個國際考古隊在埃及進行研究、發掘和保護文物等工作,僅盧克索地區就有11支。 中國考古人重任在肩 馬哈穆德·哈桑·阿菲非·謝里夫透露,埃及將成立一個最高級別的研究隊伍來支持中方考古隊。具體措施有:幫助中國培訓一批精通古埃及學的考古人員、分享修復石料和重建倒塌建筑物的經驗。 中埃雙方都希望盡快取得成果,借此推動更多相互的文物展覽和文化交流。 “盡快讓中國了解世界文明,展現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實力,考古人重任在肩。”王巍說。 據悉,中國考古隊的優勢在于多地形下的宮城發掘經驗。“古老的文明饋贈了我們大量宮殿遺址,遼闊的疆域讓我們熟悉各種地形,這是很多國家不具備的。” 可以想象,當中國考古特有的洛陽鏟在埃及的沙漠上打下第一方土時,那將是兩大古老文明值得載入史冊的一次“碰撞”。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