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李純)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成果系列發布會基礎研究成果專場27日在京舉行,發布八項本年度人文基礎研究重大成果。 當日發布的成果包括:《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近代漢語詞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叢書》、明鐵佩古城考古勘探發掘與研究、《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古本戲曲叢刊六集》《出土文獻與早期道教》《禮與中國古代社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介紹,2016年,中國社科院學者共完成專著400余部、學術論文4000余篇、論文集200余部、譯文160余部,以及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普及讀物、教材等百余種。“我們從這些研究成果中遴選出若干項能夠代表我院基礎學科水平、反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重大成果進行發布。” 此次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叢書》共六卷。當代中國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曹宏舉介紹,這六本專著作為當代中國研究所六個研究室40余位學者分別承擔的創新工程項目的最終成果,歷時五年完成。其間得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等單位專家的幫助,并經中央權威部門審定出版。 李培林表示,該書分別論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至2012年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的歷史,屬于專題式研究,是目前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領域研究對象時間跨度最長、門類比較齊全、經權威部門審定的專史著作。其中政治史、文化史、社會史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專門史的研究空白。 當天發布的還有《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全書共57章,作者包括34位大陸學者、21位臺灣學者、兩位香港學者。“這是我們首次嘗試由兩岸的學者達成對歷史重大事件的共識、首次寫作的一本近代史著作。”李培林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認為,《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增進了兩岸學界及社會的了解,發揮著學界對社會的引領作用,是一次成功的嘗試,為未來推動中國抗日戰爭史的多邊學術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當天的發布會還對其余各項成果進行了介紹。(完) |
相關閱讀:
- [ 11-04]主動承擔監督責任 培育良好政治生態
- [ 06-21]上海社科院:74.5%上海市民贊成繼續限購
- [ 06-30]定制戒指愛心巧克力 四川省社科院發暖心畢業禮物
- [ 05-12]社科院藍皮書指出今年房價大漲的可能性不大
- [ 05-11]社科院:市場整體低迷 京滬浙房價排前三
- [ 05-07]社科院報告:2015年住房信貸政策或將繼續放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