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2月16日電(記者 徐海濤)“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與飲酒、肝炎病毒等無關因素所引起的肝臟中甘油三酯與脂肪酸過度堆積,在我國普通人群中發病率超過20%。近期,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發現新的調控肝臟脂肪化基因,探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機理。國際著名醫療學術期刊《肝臟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在我國肥胖、糖尿病等胰島素抵抗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達75%,且可發展成肝纖維化和硬化甚至肝癌。其病因復雜,目前臨床上認為肥胖、糖尿病、長期使用激素、不當的飲食與生活方式以及鍛煉不足等均是致病原因,但對其發病機制缺乏了解,對應治療手段非常有限。 合肥工業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韓際宏課題組,近期與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合作開展研究,發現了新的調控肝臟脂肪化的基因Nogo-B蛋白受體(又稱NgBR)。實驗研究表明,肝臟中NgBR蛋白水平降低,會導致甘油三酯與自由脂肪酸大量積累,與脂肪肝發病直接相關。 目前臨床上用于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也具有一定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功能,但由于機制尚未探明,影響實際應用。韓際宏等學者的研究表明,調控NgBR水平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他汀類藥物可以通過刺激肝臟NgBR水平,抑制其發生與發展。這一成果具有明顯的臨床指導意義,有望為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新的藥物靶點。 |
相關閱讀:
- [ 12-16]有話題丨這個家庭有什么魔力,影響了中美兩國整整一代人?
- [ 12-15]美大公司反對中美對抗 外媒:挑釁中國損人不利己
- [ 12-14]國臺辦:“一中”是中美政治基礎 也是臺海和平基石
- [ 12-13]世貿組織高官:中美應共同維護和加強開放貿易體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