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人民網董事長王一彪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今天上午,由人民日報社、中央網信辦指導,人民網研究院主辦,信用體系網協辦的2016黨報網站高峰論壇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人民網一號演播廳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人民網董事長王一彪在開幕式上致辭,以下為全文內容: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以一個共同的身份——黨報網站,相聚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初心與創新,探討媒體融合時代黨報網站發展之道,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謹代表楊振武社長、李寶善總編輯和人民日報編委會及人民網的全體員工,對歡迎各位同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將其作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黨報網站作為媒體融合時代黨報的延伸,繼承著黨報長期以來堅持的優良傳統,又攜帶著與生俱來的互聯網基因,已發展成為傳播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新渠道、新陣地。 人民網是我國創辦最早的黨報網站,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將迎來20歲生日。20年來,在人民日報編委會領導下,人民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尊重新聞規律、拓展傳播渠道,致力于打造多語種、多終端、全媒體、全覆蓋、世界一流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20年來,人民網先后創建“強國論壇”“地方領導留言板”等多個品牌欄目,負責承辦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和多家部委網站、重點專業性網站,還承擔了重大主題教育活動官方網站和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新聞中心官方網站等特殊使命和政治任務。從2005年開辦主流媒體中第一個手機網站——手機人民網,到2012年成為第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人民網始終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努力走在新媒體傳播的前列。 回顧人民網20年不平凡歷程,為了在復雜的網絡輿論生態中發揮好主流新聞網站“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我們始終把“做最好內容的網站”作為自己的追求。在過去實踐中,我們努力做到這樣幾點。 第一,心中有黨。人民網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主辦的新聞網站,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承擔著為黨和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鼓與呼的重要職責。長期以來,人民網始終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對黨忠誠、為黨負責,堅持維護黨中央權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重大問題旗幟鮮明,關鍵時刻敢于亮劍;始終堅持把傳播黨的聲音、維護黨的利益作為崇高使命,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努力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第二,心中有報。人民網一開始就是以人民日報網絡版身份走進互聯網,20年發展進程中每一個堅實步伐都是黨報歷史的接力,取得的每一份成績都與人民日報密不可分。20年來,人民網始終堅守信念、不忘初心,傳承黨中央機關報的紅色基因,保持黨報的政治敏銳,發揚黨報的嚴謹作風,努力建設一直讓黨和人民放心的編輯記者隊伍;始終嚴格遵守人民日報的導向標準和工作要求,維護并保持黨報的良好形象,堅持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一條底線、一體推進,讓黨網展示黨報權威、高端的品格;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人民日報社發展全局中進行戰略規劃,從網為報用,到報網互動再到報網融合,目標一致、資源共享,在人民日報呵護下茁壯成長。 第三,心中有民。人民網走過的這20年,就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發聲的20年,就是為網民服務、為網民辦事的20年。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普通群眾作為表現主體,把群眾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推出“十問留守兒童”等系列報道,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我們首創“強國論壇”,成為互聯網傳播最具影響力的互動精品欄目,每年邀請數千位嘉賓與網友在線交流,廣大網民也在論壇暢談國是、建言獻策。我們創辦的“地方領導留言板”已堅持10年,共吸引百萬網民參與,先后有59為省委書記省長通過人民網與網民互動,2000多位市縣“一把手”公開回復網民留言,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成為地方黨委、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 第四,心中有網。這個網即使陣地,也是特色。在傳播形態上,人民網已形成擁有PC網站、網絡視頻、手機網站、手機電視、社區、博客、微博客、微信公眾號等在內的新媒體布局;在傳播范圍上,人民網充分利用互聯網無國界特點開展對外傳播,已擁有9種外文版,面向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眾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通過海外社交媒體以人民日報名義創辦多語種社交媒體賬號群,粉絲總數已突破3100萬;在傳播方式上,人民網緊隨互聯網發展的律動,不斷深化對網絡傳播的認識,打通自有平臺和社交平臺,在生產有品質的新聞基礎上,積極推動信息的分發與轉發,實現觀點的分享與傳播,進而實現用戶規模的擴大與黏性的增強。 黨報網站是我們黨引領輿論、凝聚民心、治國理政的重要渠道,是連接中外、溝通世界的重要窗口。當前,我們共同面臨著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新媒體加速發展的新機遇,也面臨著來自擁有強大資本實力的商業媒體和雨后春筍般成長低蛾子媒體的嚴峻挑戰,還遇到傳播效率與傳播失真、意見表達與觀點極化、情感傳遞與情緒泛化等矛盾相互交織的深層次問題。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大潮中,黨報網站靠什么走向未來、贏得未來?我想到這樣幾個方面: 一靠內容。內容是媒體生存的基礎。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不能推出有思想、有優質的新聞作品,根本就談不上引領輿論。現在,大家都在談渠道、說平臺,但從傳播本身來看,還是內容為王、觀點做主。黨報及黨報網站長期積累的內容資源及其特有的權威性、公信力,是難以超越的核心競爭力。在傳播格局深刻變化和輿論生態日趨復雜的當下,包括人民網在內的黨報網站應當有這樣的傳播自信。我們將依托人民日報獨有的資源優勢,圍繞壯大網上主流聲音,堅持原創優先、創新至上,堅持以產品思維生產新聞內容,努力推出更多引領輿論走向、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聞精品,打造出眾多讓用戶自主轉發、自發傳播的“爆款”產品。 二靠服務。以用戶為中心,是互聯網傳播的基本思維。包括黨報網站在內的所有媒體,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就是用戶規模大不大。占有用戶、發展用戶、集聚用戶靠服務。既靠內容傳播,也考服務拓展。黨報網站與黨政機關、公共機構、國有企業、高等那個院校等社會各行業有著廣泛聯系,具有多年積累的線下資源和渠道,具有無可替代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只要堅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通過合作整合這些資源、用好這些渠道,就能在新平臺、新模式的探索上發揮優勢。人民網將始終把傳播好黨的聲音作為首要職責,同時把服務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依托各方面的資源優勢,拓寬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努力打通線上線下,在全方位服務合作中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三靠技術。技術催生了互聯網傳播,新媒體發展一刻也離不開技術??焖俚殉蔀樾畔鞑ゼ夹g發展的常態,大數據、云計算、無人機,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等,正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作為紙媒攜互聯網基因而生的黨報網站,同樣一刻也不能放松對傳播技術前沿的動態感知。我們將切實加強對新技術、新應用的關注,不斷強化互聯網技術基因,用先進生產力構建起媒體與用戶、與社會之間的穩定可靠傳播關系,走出一條內容和技術雙輪驅動的融合發展之路。我們將探索符合互聯網傳播特點、適應融合傳播需求的全媒體采編機制,努力把人民網各類傳播資源聚合起來,真正實現一次采集、多次利用、多樣呈現、多元傳播。 四靠實力。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黨報網站安身立命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20年來我們一直堅守的信念是:權威實力源于人民。背靠黨報、心系人民,是我們境界高而遠、思想新而正、傳播快而準、實力大而強的保證。我們將在做好宣傳報道基礎上拓寬業務范圍,對接社會需求和供給側結構改革,把上下游更好連接起來,對相關專業領域進行深耕,走專業型發展之路。我們將始終堅持以服務為根本,把線上與線下統籌起來,在輿情服務、信息服務、產品服務、技術服務方面構建新的盈利模式,走服務型發展之路。我們將圍繞人民網發展戰略目標,加強重組并購力度,助推產業合理布局和協同發展,形成持續健康發展的造血機制。 各位來賓、同志們,未來互聯網將向我們展示出“連接一切”的能力。為了連接起來,先要聯合起來。衷心希望本次黨報網站高峰論壇,能促進大家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砥礪前行、共同發展,成為黨報網站史上的里程碑。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
相關閱讀:
- [ 12-13]媒體融合,打破舊有格局 實現"1+1>2"
- [ 11-22]新媒體:首份中國產經媒體融合發展實踐報告發布
- [ 11-19]咪咕次元盛典在廈開幕 助推傳統動漫與新媒體融合
- [ 11-08]中國新媒體融合與創新服務聯盟成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