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談把握經濟新常態“大邏輯”
2016-12-14 09:06:01??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編前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論斷迄今已逾一年。一年多的經濟發展進程,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進程。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帶你一起回顧習近平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謀劃與布局。 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馬占成攝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呈現新常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指出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這也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 ——2015年3月29日,習近平在海南省博鰲國賓館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如何準確認識經濟新常態? 從時間和空間審視 全面認識和把握新常態,需要從時間和空間大角度審視我國發展。從時間上看,我國發展經歷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幾個大時期,今天的新常態是這種大時期更替變化的結果。從空間上看,我國出口優勢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模式面臨新挑戰,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種變化的體現。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需要克服這幾種傾向 在認識新常態上,要準確把握內涵,注意克服幾種傾向。 其一,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或壞來判斷。有人問,新常態是一個好狀態還是一個壞狀態?這種問法是不科學的。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并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其二,新常態不是一個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裝。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不要濫用新常態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態”,什么文化新常態、旅游新常態、城市管理新常態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現象都歸入新常態。 其三,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于新常態,似乎推給新常態就有不去解決的理由了。新常態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適應新常態,要怎么做?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發展格局,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狠抓工作落實。要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加強政策落實,把我們的戰略定力、我們對經濟發展的信心通過穩定的政策傳導給全社會。 ——2015年7月24日,習近平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政府大力簡政放權 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擴大對外開放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加需要擴大對外開放。“機者如神,難遇易失。”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努力在經濟全球化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2014年12月5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中國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出席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2016年5月1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時強調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要在新常態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依靠改革。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不會放慢。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如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剛剛起步,有的方面還沒有破題,需要廣泛探索。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辦法。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路總是有的,路就在腳下,關鍵是要通過變革打通道路,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浙江調研時指出 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時期開局之年。中國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擴大對外開放,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亞洲和世界各國創造更多機遇、帶來更多福祉。 ——2016年1月16日,習近平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上的致辭 我們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 ——2015年12月10日,習近平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
相關閱讀:
- [ 12-13]“十三五”開局良好 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 [ 12-13]適應經濟新常態 謀求經濟新發展 建陽區工商業聯合會(商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 [ 12-12]“十三五”開局良好 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 [ 11-04]李培林:經濟新常態下呈現三大特點
- [ 10-24]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成效初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