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民生時代新篇章——“十三五”開局改善民生一年間
2016-12-10 08:14:53?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奏響民生時代新篇章——“十三五”開局改善民生一年間 新華社記者樊曦、趙文君、王優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推出民生新舉措,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繼落地開花,民生改善取得切實成效。 共享發展,筑牢民生之基 改善民生的目標是什么?是讓人人共享發展的成果。 “種一坡,收一車,打一籮,煮一鍋”,這樣的貧困曾是河北省尚義縣十三號村的真實寫照:村里無人居住、房屋閑置破損的宅基地曾占七成多。如今,這一幕已經成為歷史。走進村子,整齊的道邊楊樹、太陽能路燈,青磚紅窗、造型別致的窯洞,猶如身處畫中。 60歲的村民董文軍和老伴不僅參與窯洞經營分紅,還有看護山上藥材、賓館打工等多項收入。“以前臨近冬天,才坐騾子車到縣城去買炭火。今年7月份,我就買回來了過冬炭火,拖拉機直接送到家門口。” 十三號村的變化是我國脫貧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我國第三次提出了年度千萬減貧計劃,《關于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正式印發。 “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舉措,是我國扶貧開發的制度性設計,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重要舉措,關鍵是要真抓實干,把好政策、好舉措落在實處。”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 如何讓剩下的困難群眾都“跟上來”“不掉隊”是我國奔向全面小康路上必須面對的考驗。 因地制宜,找準適合本地的扶貧脫貧方式成為各地的行動重點。在山東即墨市大信鎮梁家荒村,村支部書記張啟倫告訴記者,村路兩邊裝上了嶄新的LED路燈,70多戶村民現在用上了空調,“太陽能屋頂發電不僅夠自家用,還能上網賺錢”。 據國網山東公司介紹,即墨市供電公司幫扶村里一戶人家的屋頂光伏發電裝置面積為6.6平方米,全年平均每戶每天發4.8度電。昌邑市供電公司幫扶50戶“光伏下鄉”扶貧推廣項目,每個農戶每年可增收2500元左右。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心,更是承諾。不久前,我國發布《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將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體現在‘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有人掉隊;‘一項都不能少’,某一個重要方面發展滯后,都會影響全局。”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 攻堅克難,回應民生關切 改善民生的關鍵詞是什么?是“以人為本”。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5.9%,但重點民生領域如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支出增幅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教育支出增長13.3%;科技支出增長14.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6%。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河南省商丘市,記者看到,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服務窗口,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致富項目、技術培訓等服務,吸引更多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當地有關部門在節假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期間,發布轄區企業用工信息,在企業和返鄉務工人員間牽線搭橋,實現返鄉務工人員與企業崗位快速對接。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 穩住就業“基本盤”之外,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完善多項民生措施,進一步織密民生“安全網”。 ——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提高; ——20個省份相繼出臺文件,對本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作出規劃部署;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選拔平臺。今年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取消和調整不少加分項目。 在上海,“補短板”被列為2016年“一號課題”。閔行區許浦村曾是遠近聞名的“城中村”。半年多來,一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攻堅戰在這里打響,基本拆除違法建筑57萬平方米,關閉各類非法生產經營企業256家。原先那個小橋流水的江南村落又回來了。 “現在,很多村里想干的事情都能干成了。”村支書錢國忠說,改革增強了基層的戰斗力,歸根結底還是讓老百姓受益。 |
相關閱讀:
- [ 12-09]繭絲綢行業十三五發展綱要印發
- [ 12-09]福建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 [ 12-09]福州成為全國“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
- [ 12-09]閩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公布|廈發布396個工種工資指導價
- [ 12-09]“十三五”期間 福州四類社區養老服務將力爭全覆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