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6日電(羅知之) 為防范打擊電信詐騙,中國人民銀行9月出臺了《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自12月1日起實施。其中指出,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柜員機(ATM)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后到賬,個人在24小時內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新規給匯款人留下了“反悔”的時間,但同時也給“無孔不入”的騙子有了可趁之機。在新規出臺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升級版的“詐騙術”已悄然形成。 新規出臺 ATM轉賬開始有“后悔藥” 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出臺《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旨在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蔓延,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新規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賬戶轉賬外,個人通過自助柜員機(ATM)轉賬的,發卡行在受理24小時后辦理資金轉賬,個人在24小時內可以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 人民金融了解到,在銀行賬戶新規實施的第一天,某銀行就通過24小時內撤銷轉賬業務成功堵截了一起客戶電信詐騙案件,為客戶避免了28000元的資金損失。 然而意外的是,新規剛剛實施,騙子就找到了新規的漏洞。 騙術升級 新規“防不勝防” 12月2日,“江蘇網警”發布微博稱,有群眾就在銀行ATM機前遭遇新騙局。一名市民在ATM機取完錢正準備離開時,突然兩名男子湊到其身邊,說道:“你好,因我的卡今日取現額度已用完,能不能幫個忙,我把錢轉給你,然后你再取現金給我?”“江蘇網警”介紹,不法分子在拿到現金后,便會前往柜臺撤銷轉賬。上述一幕被路過的銀行工作人員看到后,制止了兩名男子的詐騙行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有一名叫“jerrymice”的網友爆料稱,自己也險些被騙。這名網友稱,幾天前一個陌生電話打來說要配5000元的貨訂貨,并發了ATM轉賬憑證過來,然后就不停催發貨,幸好他自己多了心眼沒發貨。到了第二天,24小時過去后發現錢仍沒有到賬。到銀行查詢發現,該筆交易已被撤銷。 專家指出,不法分子采取先轉賬、后給現金的詐騙套路,正是利用了新規實施后,銀行卡轉賬和到賬時間的“時間差”來設置圈套。不法分子以“先轉賬、再取現”騙取受害者信任,在拿到現金后,便會在24小時內前往柜臺撤銷轉賬。或者謊稱已經轉賬,騙取對方盡快給出物品,之后馬上撤銷轉賬,企圖“空手套白狼”。因此,持卡人在收款時務必小心確認,防止騙子借機實施詐騙。 騙子橫行 唯有練就一身“黃金甲” 銀行人士認為,當ATM轉賬有了防范措施,騙子們必然“另辟蹊徑”,比如網銀、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手機支付等,都有可能成為騙子們的新戰場。因此,防止被騙的關鍵還是應該提高警惕,不要輕信通過短信、即時通信工具、搜索引擎等途徑獲取的任何其他網銀網址進行匯款。 該人士還表示,此次新規實施,必定會產生大量閑置銀行卡,千萬不要隨便處理。由于銀行卡的磁條上存儲有個人私密信息,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隱私泄露。所以對于不用的銀行卡,持卡人最好到銀行網點進行注銷,如果是信用卡,也可打信用卡中心的電話進行注銷。 |
相關閱讀:
- [ 12-02]銀行賬戶新規實施首日工行成功堵截電信詐騙
- [ 12-01]銀行賬戶“大變身” 你的賬戶該如何管理?
- [ 11-30]12月1日起銀行賬戶管理規則將有所調整,民生銀行有關負責人詳解新規
- [ 11-30]明起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 一家銀行只能開一張Ⅰ類卡
- [ 11-29]銀行賬戶管理新規將帶來這些變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