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海外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明年強勁增長
2016-12-03 21:44:20??來源:參考消息 責任編輯:陳虹虹 陳虹虹 |
分享到:
|
報告稱中國經濟短期底部趨穩 GDP增速達到目標值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馬海燕)19日發布的一份中國宏觀經濟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步伐緩中趨穩,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6.7%,達到全年任務目標值。2017年GDP增速預計為6.5%。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等機構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2017)1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作了題為《穩增長與防風險雙底線的中國宏觀經濟》的報告。 報告列舉了中國經濟短期底部趨穩的五大表現:經濟增長步伐緩中趨穩,GDP增速達到全年任務目標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回“2時代”后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持續收窄;工業領域生產增長緩中趨穩,企業效益指標由負轉正并持續增長;政府基金性收入增長有所改善,財政收入緩中趨穩;市場預期有所好轉,各類景氣指數有不同程度改善,政策由穩增長向防風險轉變。 報告也認為,趨穩的基礎并不牢固,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2017年中國經濟仍需關注八大困境: 一是“去全球化”趨勢升溫,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增強; 二是房地產依賴不減,“量價齊升”的市場表現沖垮“量升價穩”的預期目標; 三是制造業尚未走出底部調整; 四是基礎建設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力軍,保持整體資金來源的穩定性難度加大; 五是去產能、去杠桿面臨過剩行業信用風險加快釋放與出清機制不健全的困境; 六是資本流出壓力對國內金融市場影響或將加強; 七是民間投資大幅改善的概率較小,加大經濟下行風險; 八是信貸等資源主要聚集在國有企業。 毛振華認為,主動應對潛在危機、防范風險應是2017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緩釋風險要和穩增長協調并進,要明確“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的邏輯順序。穩增長是緩釋風險的前提,是保就業、惠民生的底線,同時,經濟增長能夠帶來資產價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緩釋債務風險。(完) |
相關閱讀:
- [ 11-25]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八成居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 [ 11-24]中國經濟四季度開局良好 國際機構持續看多
- [ 11-24]中國經濟:鞏固“穩” 積蓄“進”
- [ 11-16]李克強:以改革開放創新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