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營造一種虛假繁榮的交易景象,拉攏更多人投錢,南京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會員單位之一的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某投資公司給員工周某下達了辦理大量銀行卡重任。 為了完成辦卡目標,周某在張某等人的“幫助”下,編織出一個美麗謊言,組織一大票人來到銀行瘋狂辦理銀行卡,近日,煙臺市開發區警方破獲了這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 臨近下班 銀行突現大量辦卡人 11月8日下午4時許,煙臺開發區一家銀行內突然人頭攢動。眼看就要下班了,卻突然出現了大批等待辦理銀行卡的市民,他們湊在一起,難掩喜悅之情,似乎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秘密。 銀行工作人員發現,這種異常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因為事情可疑,工作人員選擇了向警方求助。開發區分局經偵大隊民警隨后趕到現場,將17名可疑人員帶回大隊調查。 在其中一位姓張的男子身上,民警搜出20多張已經辦好的銀行卡。據了解,他就是“帶隊”辦卡的,其他人員辦好卡之后都交到他的手中。 他們辦卡的目的何在呢? 自欺欺人 投資公司出“歪招” 這得從千里之隔的南京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說起。南京文交所是依托全國文化資源,集文化產權交易、文化投融資服務、文化企業孵化、文化產業信息發布為一體的專業化綜合性服務平臺。用通俗的話說,大家開個賬戶,依托這個平臺炒郵票、錢幣卡片,買漲買跌、出倉進倉、競價交易,與股票期貨類似。位于煙臺開發區的這家投資公司則是南京文交所的會員單位。 開發區分局經偵大隊中隊長劉德利介紹,南京文交所對于會員單位的考核方式之一,就是開戶數量與交易情況。為了營造一種交易繁榮的景象,拉攏更多人前來投資,開發區的這家投資公司從股市里的“對敲”找到靈感。 “對敲”二字是金融領域的一個專業名詞,意思是同一個人掌握大量賬戶,將資金在這些賬戶之間來回倒。這種行為法律是不允許的。 該公司借鑒股市“對敲”模式,企圖讓資金在自己掌握的大量銀行賬戶里互相轉賬收款。從外表看,賬戶越開越多,交易量越來越大,而實際上則是一出自導自演、自欺欺人的虛假交易繁榮把戲。 編織謊言 銀行“黑戶”成辦卡工具 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家投資公司將開戶“重任”交給了公司負責開拓市場的員工周某。周某招呼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幫他辦了卡。親朋好友用完后,為增加數量,他又想到了找中介幫忙,于是人脈頗廣的胡某與張某進入他的視線。周某告訴他們,但凡介紹一個人辦一張銀行卡,便有200元的好處費。 為了掙到這筆錢,胡、張二人將目光盯上了那些銀行“黑戶”——銀行征信不好,想貸款卻貸不出錢的人。“因為這些銀行黑戶,大都是經濟條件不好、負債累累的人,做夢都想突發大財。胡、張二人牢牢抓住了這些人的心理。”劉德利稱。 胡、張二人深知,銀行不會給這些銀行黑戶辦理透支功能的信用卡的。所以,二人放出風去,只要這些銀行黑戶跟隨他到銀行辦理任何一張不具透支功能的借記卡,利用這種銀行卡,他可以利用他的關系,帶持卡人去銀行辦理兩萬元額度的貸款,自己只收取5000元的中介好處費,剩下的15000元持卡人日后無需歸還。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但依舊有很多人相信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紛紛跟隨胡、張二人到銀行柜臺辦理銀行卡。煙臺市某QQ貸款群中,甚至有一位90后的小姑娘為這事積極“招兵買馬”。 束手就擒 嫌疑人竟不知觸犯刑法 11月8日,張某等三人被警方控制,不可思議的是,周某等人還一直認為自己的行為只是商業道德層面的問題,不會牽扯到違法犯罪。可當聽說已經涉嫌觸犯刑法后,幾個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目前,周某、胡某某、張某三人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涉案的27張信用卡已被警方依法查扣。案件正在進一步查辦中。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累計在五張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另外,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下列情形”包括“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較大的。” |
相關閱讀:
- [ 11-30]福州:熊孩子耍脾氣躺路中 外賣小哥將其勸離 長樂一77歲留守老人今仍"黑戶"
- [ 11-30]長樂77歲留守老人至今仍“黑戶” 缺三樣材料老人很為難
- [ 11-06]女子過了58年黑戶生活終于有了身份 3歲時來馬甲當童養媳
- [ 11-03]河南許昌“黑戶”青年因拘留成功落戶?警方回應
- [ 10-26]民警熱心幫助七十年的“黑戶”終解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