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城墻修繕工程暨基礎設施維修改造一期(試點)工程”開工儀式昨天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記者獲悉,本次修繕區域為西華門北側第一歷史檔案館以北的233米城墻,也是故宮城墻問題最嚴重的一段。 故宮城墻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城墻的各種物質形態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傳承和演進,到明清時代已臻于高度成熟,故宮城墻即是明清官式建筑城墻類建筑的典范。故宮城墻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于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城墻,在中國筑城史上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故宮城墻總長度為3437.6米,主體結構為內以夯土為核心,外包磚砌體形式,四個方向開有四座城門,城門上建有城臺和城樓。 據故宮古建部專家介紹,目前,城墻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有:面層磚的酥堿、風化、離鼓,且離鼓區域存在相對鼓脹情況,最大鼓脹量可達20厘米;側墻上存在多條垂直裂縫,側墻上部多處砌體因灰漿流失而松散、缺失;城墻地面沿中線有貫穿裂縫;城墻地面塌陷、夯土流失,城墻地面和側面有草木或藤本植物。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城墻的安全,如遇暴雨將有局部坍塌的可能,修繕工作刻不容緩。 故宮單霽翔院長告訴記者,故宮博物院已委托勘察單位對故宮城墻整體進行了詳細的勘察做出病害分析,并針對險情最為嚴重部分,制定了科學的修繕方案,從而啟動城墻第一期修繕工程。該段城墻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有兩次局部修補記錄;而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的維修,均以城墻外側修繕為主。2013年城墻發現嚴重險情,2014年對面層磚嚴重斷裂、空鼓部分采取了臨時的支頂加固措施。本次修繕將主要以城墻內側修繕為主,對城墻地面、城墻內側墻面、宇墻及堞墻內側墻面進行修繕。修繕中,將針對傳統工藝、傳統材料進行科學記錄、實驗,通過對傳統工藝及傳統材料的探究,對工匠的采訪及實驗等途徑找到適合本次修繕的材料及工藝方法,為后續的城墻修繕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和方法。相對于90年代進行的城墻大修工程,此次修繕將是“建國以來最徹底根治的一次”。(記者 王巖) |
相關閱讀:
- [ 11-25]港媒:臺北故宮南院拆除中華瑰寶 要搞文化臺獨么
- [ 11-23]閩清“民間故宮”宏琳厝將涅槃重生
- [ 11-21]京城迎今冬首場降雪 故宮銀裝素裹
- [ 11-15]臺北故宮拆除12獸首 國民黨:“去中國化”的實證
- [ 11-15]《我在故宮修文物》拍成紀錄電影 大國工匠走上銀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