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是今年最受關注的國產電影之一。這部由馮小剛執導、改編自劉震云同名小說的電影,從一個農村婦女的離婚案講起,又講到她執拗地一級一級往上告狀,最后卻只成就了一個荒唐。在反腐的背景下,這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讓人感嘆。這當然不是關于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么簡單。用馮小剛的話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故事 記者:《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我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拍攝的難度挺大的。一般人都會知道這是個挺敏感的題材,您是怎么想的? 馮小剛:小說出版以后我就想拍電影。當時我就想,關鍵是要有個抓手,怎么來解讀這個故事。我覺得可以緊扣著依法治國這個理念,這是一個關于干部要不要有擔當的故事。 現在很多電影是在拍現實,但其實跟現實不發生關系,都是面兒上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我也參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這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文藝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記者:對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最后得出的結論,甚至形成的輿論走向都不一樣。這本小說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馮小剛:我部隊轉業之后在機關里待過,這么多年我也跟各級機關打過交道,我覺得劉震云寫得特別生動、準確,也沒有任何放大。這作品里沒有任何一個壞人,就像我們最后的臺詞說,各級官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刁難李雪蓮,但為什么這事越辦越糟?李雪蓮走了還有王雪蓮、劉雪蓮……我覺得這里頭的東西特別有意思。 記者:您認為這里頭最諷刺的點是什么? 馮小剛: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從人情社會的邏輯出發,李雪蓮覺得法院像個騙子。她為什么要找領導呢?這也是人情社會的產物,她認為中國的官管著法院呢。 劉震云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觀察有他特別獨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寫困境,這個文學上的反差使作品變得不同尋常。其實看他的這本小說我是覺得處處會心,我捧著這書看的時候,腦子里各種形象全出現了,覺得這可以拍得妙趣橫生。 |
相關閱讀:
- [ 11-23]《我不是潘金蓮》被爆“幽靈場” 指其票房作假
- [ 11-22]“潘金蓮”4天近3億票房 范冰冰演活“李雪蓮”
- [ 11-22]《我不是潘金蓮》票房過兩億 評價兩極化
- [ 11-22]主演《我不是潘金蓮》成話題人物 范冰冰:時間會證明一切
- [ 11-22]《我不是潘金蓮》創國產電影11月票房雙紀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