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國內> 文化 > 正文

      文化自信中的傳統與當代

      2016-11-23 14:48:42?陳先達?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學者專欄】

      作者: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文化自信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口號。不懂中國歷史,尤其是不懂近百年中國的奮斗史,不懂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歷史,就難以理解文化自信的豐富歷史內涵;不懂得馬克思主義傳入的重要意義,不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懂得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立是中國文化在當代的發展,就不懂得文化中的傳統與當代的辯證關系。固守傳統和拋棄傳統,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斷流。文化自信既是基于我們民族苦難和奮斗史的文化自覺與自豪,又是我們民族尋找自身偉大復興之路的文化史的歷史展示。這是一種既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又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既積極奮進又不卑不亢的文化精神。我們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建設文化大國、文化強國。

       1、文化自信與民族解放

      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獨立不可分。民族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與民族的衰敗興亡相伴隨的是民族文化的繁榮或衰落,甚至中斷。

      中國之所以有一部比較完整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有5000年連續的文明,有保存比較好的文化經典,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經過艱苦的世代開拓、發展、融合,逐步發展成統一的中國。盡管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有過多種政權的并存,也有過不同民族處于統治地位,但中國始終保持著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民族是文化的主體,國家不亡、民族不分裂,文化才不會變為無所依靠的游魂。中國只是在近代面臨民族存亡危機時才出現所謂真正的文化危機。文化危機的重要表現是喪失民族自信心,是文化自卑和對傳統文化的自暴自棄。這是文化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在明中期以前,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也是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商周時代典籍,戰國時的諸子百家,漢代雄風,盛唐氣象,兩宋文化之高度發展,成為世界文化史的輝煌篇章。毛澤東說過:“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中國的文化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向周邊國家輻射,在東亞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是具有時代性的命題。它既是一種文化的自覺與自豪,是反對“西方文化中心論”,反對由于清中葉后列強入侵、中國落后于西方產生的民族自卑和文化自卑,又是吹響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號角。中國歷史上,從來不存在文化自卑問題。這一點,最早來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利馬竇也承認:“就國家的偉大、政治制度和學術的名氣而論,他們不僅把所有別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蠻人,而且看成是沒有理性的動物。在他們看來,世上沒有其他地方的國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當然,這種文化自信中存在著某種天朝大國的盲目性,但至少說明,文化自信是國家強大的表現,而自信心的喪失是附著在民族危機心靈上的文化毒瘤。

      西方資本主義興起時,中國仍然是農業生產方式占主導的社會,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而當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以炮艦政策敲開中國的大門并連續對中國進行洗劫式的侵略和掠奪,迫使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面臨民族存亡危機時,有些人喪失信心,但深受中國文化精神培育的中國人民并沒有失去民族自信。魯迅先生在他的著名文章《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以匕首投槍式的文字,痛斥一些人喪失民族自尊心的消極言論,他滿懷熱情和自信地指出:“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有論者斷言,在近百年中國歷史上,是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斬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這種說法當然是罔顧事實。事情正好相反。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原有結構,并增添了許多新的科學元素。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的解放,重新恢復了中華民族生氣勃勃的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心。

      任可一個客觀公正的觀察家都不能否認,與清末不斷割地賠款、視洋人如虎相比,與北洋時期軍閥混戰、各自依洋人以求靠山相比,與國民黨統治時期民生凋落、經濟落后、政治腐敗相比,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勝利和中國的崛起,打破了長期處于主導地位的“西方中心”論,清洗了一些人頭腦中的民族自卑感和殖民地心態,邁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并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傳統文化大步走出國門,使在文廟中孤獨自守的孔子遍游世界,孔子學院在不少國家安家。正是在當代,漢學在西方成為一門熱學,學習中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世界文化交往中的一種新景觀。正是在當代,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七一”講話中說:“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道出了一個真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獲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才能信心滿滿地自主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才能清除帝國主義和殖民地文化影響,復興被列強踐踏和蔑視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因為正是中國革命的勝利才使處于衰落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復興。

      文化自信,絕不是文化自大,更不是文化上閉關鎖國,拒絕文化交流。這不是文化自信,反而是文化不自信的怯懦。中華民族自古就信奉和而不同原則,是最能吸收外來文化的。漢唐時如此,近代更是如此。在近代,我們努力向西方學習,我們翻譯西文名著。當中國共產黨還偏處陜北小城延安時,毛澤東就以他的世界眼光指出:“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更注重文化交流,也更有條件進行文化交流。我們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的同時,努力向外國學習。這些年來,中國派往外國各類留學生之多是空前的。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就不僅是一種經濟交往,也是一種文化交往。千百年來,絲綢之路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留下了許多輝煌的篇章。“一帶一路”的建設,除了經濟價值外,在文化交流上同樣具有重大價值。

      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都證明,民族的災難也是民族文化的災難,只有民族復興才能為民族文化復興開辟道路;也只有堅持民族文化精神,才不致陷于國家分裂和被奴役的悲劇境地。中國優秀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華民族處于困境和危機時,給予革命者以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精神支撐。一個真正愛護中華文化的人,應該珍惜我們得之不易的民族獨立和解放;而一個真正愛國主義者必然從內心深處珍愛和禮敬自己的民族文化。

      西方資本主義興起與擴張在文化上的表現,最突出的是鼓吹“西方中心”論;而與民族文化危機相伴隨的是一些人失去對中國文化的信心,抱有殖民地文化心態。當代中國已是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中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已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國。我們重樹文化自信,應以平視態度對待西方文化。西方某些國家的政客和依附他們的學者仍然懷著舊殖民主義者的文化自大狂,把西方價值觀念和資本主義制度模式化,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模式。“普世價值”論的本質就是西方文化優越論、西方民主制度普世論和資本主義制度歷史終極論的大雜燴。這是以西方文化優越論為底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不可超越性的話語霸權。

      國內有些學者也樂于販賣西方的“普世價值”論。當這個問題被引向價值是否具有普世性的煩瑣爭論時,最容易掩蓋西方“普世價值”論的政治本質。當有些論者認為反對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就是反對世界文明,就是離開人類共同發展的文明道路時,這些說法本質上仍然是沿襲統治世界幾百年殖民主義的“西方中心”論翻版,只不過把當年“西方文明優越論”,變為“西方普世價值優越論”,把它作為各國必須奉為的圭臬。在當代,西方輸出“普世價值”,同當年殖民主義者輸出文明,異曲同工,如出一轍,目的都在于把西方制度和道路作為唯一模式來改變世界。

      我們反對的是西方包藏政治圖謀的“普世價值”論,而不是反對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治這些人類認可的共同價值。早在民主革命時代,中國共產黨就提出“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的目標。當中國獲得民族獨立和解放后,中國共產黨并沒有違背自己的綱領和承諾,而是邁開了建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新中國的步伐。當然,道路并不平坦,我們有過挫折和失誤,但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中前進。六十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權制度的建設方面不斷完善和取得進步,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建設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中,文化自信是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可分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因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中,都貫穿著中國文化的自強不息、實事求是、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基本精神,都能找到最適合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都有最適合世情、國情、民情的道路和保障人民各種基本權利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片免费观看视频|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白洁和邻居几个老头|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攵女yin乱合集小丹|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juy639黑人教练君岛美绪| 美妇与子伦亲小说|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扒开女人内裤边吃奶边摸| 公交车忘穿内裤被挺进小说白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下载一个黄色录像| 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免费| 日本a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古代级a毛片在线| 一级毛片无遮挡免费全部| 美国大片免费收看| 性欧美高清come| 免费黄色福利视频| lisaannxxxxx| 欧美性另类高清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