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高校都已經在推進網絡安全教育這項工作,但有的大學生對信息時代的安全風險還是認識不足。在加強安全教育的基礎上,還需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抵御新的校園安全風險。另外,校園本身的治安管理也要不斷提升,及時洞察校園安全隱患,并隨時利用新的傳播手段發布預警信息 近日,據媒體報道,為提升學院學生防騙意識,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學生想出一個奇招——通過偽裝成“騙子”,以“詐騙模擬”的方式來讓學生們切身體會一回被“騙”的感覺。 自從山東徐玉玉案發生以來,各大高校都把防電信網絡詐騙放在校園安全教育的重要位置。高校的這些舉動也反映出一個問題——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校園安全面臨新的考驗。 電信網絡詐騙防不勝防 為了了解當前校園安全存在的隱患,記者隨機走訪了北京一些高校的學生,發現不少學生都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新型詐騙,大多與電信網絡相關,其中也有上當受騙者。 北京一所高校的王姓同學告訴記者,“我前不久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說我中獎中了八萬元,隨后便往我的郵箱里發了封郵件,里面有鏈接,點進去是銀行表單,上面還要求我填寫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 “我當時覺得有點詫異,后來在網上查了一下,感覺這屬于釣魚之類的詐騙手段,但當時真是差點就相信了?!蓖跣胀瑢W說。 北京高校學生李程告訴記者,他接到過另外一種形式的詐騙電話?!皩Ψ秸f,‘小李,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隨后便借故說單位的某些活動需要先墊取一部分費用。我一聽覺得很突兀,于是問對方,‘你是哪個領導,我還是個學生,哪里來的領導’。對方隨即掛斷了電話”。 “對于我一個學生來說,這種詐騙很明顯。但是對于一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要是相信了還真不好意思不掏錢。”李程說。 一名江姓女同學則沒有那么幸運。 江姓女同學告訴記者,她在一次網購時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在網上搜到了自己中意的一件衣服,因為尺寸不全,就跟在線客服聯系,客服讓我問下銷售人員。然后,我在網上與銷售人員聯系,銷售人員告訴我有合適的尺寸之后,給我發了個鏈接。我點開鏈接就進入一個頁面,到了付款的時候一直顯示付款失敗,提示讓我重試,最后我把卡上兩千余元分七八次付給了鏈接中的商家,才意識到自己被騙?!?/p> “遇到這樣的招數讓人防不勝防,在整個過程中真的是毫無戒備之心?!苯张瑢W說。 “常聽同學們說接到過詐騙電話和短信,在此提醒同學們要注意防范。平時看新聞的時候可以留意下看看騙子用的什么招數。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向陌生人借錢。感覺有利可圖的時候更要防范,這種情況往往更容易使人落入陷阱?!敝袊鴤髅酱髮W宿舍管理員劉阿姨說。 |
相關閱讀:
- [ 08-23]網絡借貸監管辦法呼之欲出 P2P個人借款不得超百萬
- [ 07-25]網上借錢也要還 順昌縣法院審結首起網絡借貸案
- [ 07-15]銀監會:下半年繼續開展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
- [ 03-22]切不可讓“網絡借貸”將生活搞亂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