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西南寧一名青年失戀后錄制了一段視頻,說自己“難受”“想哭”,卻因口音之故,聽起來像“藍瘦”“香菇”。結果,這兩個“新詞”一夜爆紅,在很多新媒體上刷了屏。 兩個一時之間的熱詞,折射網絡對語言的沖擊。應該說,互聯網進入中國的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體興起的這幾年,可能是漢語變化最為集中、最為巨大的時段。很多發端于網絡的詞語,展示出漢語的不同可能性,也賦予了這種古老的語言以現代的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就曾使用“蠻拼的”“點贊”等網絡語匯,《現代漢語詞典》等規范性辭書也根據語言的發展而不斷增補、修訂。 語言是一條有生命力的河流,時時處處,總有新的語匯和表達匯入,才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賦予它對時代的刻畫能力。正因此,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新詞,大多數時候可以秉持樂觀、寬容的態度。畢竟,新語匯的形成,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才能出現“信達雅”的新概念。新詞匯、新表達能否留存下來,時間會給出客觀的回答。君不見,曾經的網絡熱詞,很多早已消失在了詞語的密林之中。 不過,這絕不意味著,對于“野蠻生長”的網絡熱詞,可以一意縱容、曲意逢迎,乃至培土追肥,助力稗草瘋長。“藍瘦”“香菇”,畢竟只是無傷大雅的戲謔,但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詞匯,卻起源低俗、意義惡俗、表達粗俗,如把國罵“翻譯”成諧音的文字之類,已經可說是“網絡臟話”了。對于這類新詞、熱詞,或許就不能聽之任之了。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有著一定語言“選擇權”“定義權”的社會成員,卻未做此想。比如,“藍瘦”“香菇”一出現,眾多品牌借勢營銷,少數媒體也大做文章,甚至有企業迅速搶注了這四個字的商標。還有很多詞義不佳、不雅的新詞,在公眾人物、公共空間和不少媒體的不斷提及、反復使用中,反而長盛不衰。 憂心于此,絕非是有語言潔癖。試想,一些涉臟涉黃的所謂新詞,在孩子們那里脫口而出,難免會讓人哭笑不得。試想,若干年后翻看我們的書籍報紙,滿版皆是“火星語”“顏文字”,會不會啞然失笑?再試想,一些低俗的新詞廣為傳用,又讓人對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做何觀感?那種一味標新立異、忽視漢語傳統的“時尚”,那種傳播奇詞怪語乃至低俗語匯的“風潮”,一方面可能影響漢語言文字的規范性與純潔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對社會文化產生負面影響。 中華文明能成為人類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漢語漢字功莫大焉。使用規范漢語,是傳承文化、賡續傳統的重要內容,也是創新文化、弘揚傳統的前提條件。當此之時,應加快制定相關法規,建立起“話語約束”的有效機制,確保在國家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公共服務行業等重要領域,正確、規范、有序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正是漢語在我們時代能夠保持生機活力的根本。 對新語匯、新表達,既能擁抱也有選擇,既要寬容也不縱容。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取舍之間,把握堅守與改變的平衡,讓語言的大河既澄澈明凈,更奔涌向前。 |
相關閱讀:
- [ 11-10]袁弘張歆藝首度《快本》同臺 明道遭反套路藍瘦香菇
- [ 11-07]霍華德31+11,讓鷹隊賽季首負也不藍瘦香菇!
- [ 11-04]高校食堂現"藍瘦香菇"
- [ 11-04]張召忠:曾以為“網紅”是罵人的,知道“藍瘦香菇”
- [ 11-04]四川農業大學食堂現“藍瘦香菇”菜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