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1983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大街上聽取老百姓意見。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痹?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滿懷深情地說。擺脫貧困,一直是習近平的價值堅守。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整理了習近平的扶貧故事和部分重要論述,一起學習他的扶貧思想。 梁家河村: 帶領村民走上脫貧之路 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近平主動申請到陜北農村插隊,來到了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開始了他艱苦卻受益終生的7年插隊歲月。 1973年,習近平當上了梁家河的村支書,為了改變梁家河的貧困面貌,習近平和村民們一起打壩淤地、造就良田,建成了陜北第一口沼氣池,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增加創收……從吃不飽到有余糧再到生活質量的日益提升,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的梁家河村開始走上脫貧之路。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時,回想起自己曾在此立下的誓言:“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心留在了這里。從那個時候我就說,今后如果有機會我要從政,我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