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廣人稀,醫院少,加之醫療水平落后,‘互聯網+醫療’在這樣的地方更加需要。”中組部、團中央第16批援藏博士服務團成員、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李靖10月31日在拉薩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李靖原是北京醫院的心內科醫生。2014年11月,他隨第15批博士團成員進藏,后延期一年成為第16批。今年11月,第16批博士團工作期將滿,但“想做點事”的李靖還有一個未竟的“心愿”,他想再次延期。 2015年8月,對口援藏新增“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方式,對口省市一對一支援西藏一個地市級人民醫院,從科室建設到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全方位助推西藏醫療。其精髓就是變“輸血式”為“造血式”,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目前工作進行一年多來,效果明顯。 今年,中國國家衛計委組織83家內地三甲醫院對西藏74個縣級人民醫院進行醫療幫扶,李靖的原單位北京醫院對接條件更為艱苦的阿里地區革吉縣人民醫院。 “目前對接各個縣醫院的方式就是選派四五名專業醫生去,傳幫帶。這肯定有好處,但也存在不足,幾十個科室,他們并不能全部顧及,也就很難完成全部的醫療工作。而一個重點科室的建設,沒有十年是完不成的。”李靖說,就目前而言,因地廣人稀、交通等因素,西藏區、市、縣等各級人民醫院的服務范圍相對有限。 兩年援藏,李靖幾乎走遍了西藏,也讓他更加熟悉和了解西藏的醫療狀況。他想在“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這個大背景下,做一些細化,形成更適合西藏的醫療模式,進而讓“組團式”作用最大化。在看到一些簡單病癥因當地醫療水平不足而得不到及時救治后,他更加明確在西藏推廣“互聯網+醫療”的必要性。 “傳統會診室的遠程醫療,它不僅投入和維護成本大,在西藏的可操作性和時效性也不強。”李靖構想的“互聯網+醫療”是把醫院內的遠程聯合會診與醫院外的健康管理相結合,并已在革吉縣實踐。 目前,經李靖牽頭,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已向革吉縣人民醫院提供價值百萬元人民幣的軟件平臺,患者數據經信息化收集得到實時監測,北京醫院專家可通過移動端與當地醫生聯合會診。醫院外的健康管理則通過檢驗檢查一體機、可穿戴移動設備的應用,對醫院外農牧民等人群進行健康監測、指導,并與聯合會診相結合。 李靖表示,移動端的應用,可極大提高縣醫院的服務半徑和救治能力,充分調動了內地、援藏專家等資源,并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達到提高當地醫療水平的目的。“當然,這些都是以醫院內的遠程聯合會診為基礎。” 他還補充說,這種新型醫療模式對于做好早期預防工作、避免惡性疾病發生、提高人口壽命有很強的現實作用。 李靖說,我們不僅在做醫療服務,還在做精準扶貧,“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西藏扶貧工作的難點。條件艱苦、偏遠的阿里就很有代表性,革吉縣做好了,可向西藏其他縣推廣。(完) |
相關閱讀:
- [ 10-23]西藏外貿形勢持續回暖 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
- [ 08-30]閩藏兩省區扶貧工作座談會召開
- [ 08-08]福清市兩教師主動報名參加進藏支教
- [ 08-03]援藏工作給西藏帶來了什么?
- [ 08-01]"十三五"期間中央將實施一批西藏重點文物保護工程
- [ 07-27]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促進西藏旅游業大發展
- [ 07-27]數據新聞:西藏“十三五”開門紅,呀咕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