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問題不怕多,有壓力我來扛”(時代先鋒)——追記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李泉新(上)
2016-10-26 17:15:25?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活著時,他是貪腐分子聞之色變的巡視尖兵;離去后,他是長存百姓心中的好干部。 58歲,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原組長李泉新(上圖,資料照片)因病匆匆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留下無盡懷念。 離別那天,大雨滂沱。人們跨過河、蹚過水,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他們萬般不舍的好同事、好領導、好干部…… “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 27年前,風華正茂的李泉新推開江西省紀委的大門,一頭扎進紀檢監察工作中,從此再沒“挪窩”。身為“北大才子”,李泉新總說:“我是農民的孩子,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報答組織培養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工作,不忘黨和人民的重托。” 對黨的忠誠,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對人民的承諾,融化在他的擔當里。 兩年前,作為江西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的李泉新接受重托,擔任省委第三巡視組組長。 巡視第一站,南昌。“南昌情況復雜,況且你家在南昌,換個地方吧!”有人勸道。“組織讓我去哪就去哪。”李泉新態度堅決。 “沒有不能揭的黑,沒有不敢碰的惡。”和腐敗分子的斗爭,是智慧的較量,更是對膽魄的考驗。 “別把事情做絕了,我知道你兒子在哪里工作。”巡視南昌時,自感被列上“黑名單”的某干部氣急敗壞地撂下狠話。李泉新毫不退縮,他勉勵同事:“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巡視就要動真碰硬。”沒多久,該干部就接受組織調查了。一輪巡視下來,南昌“成果豐碩”,三個市直部門“一把手”全部落馬,廣大干部深受震懾。 “查問題不怕多,有壓力我來扛。”這是李泉新常掛在嘴邊的話。巡視組進駐西湖區桃花鎮后,百姓紛紛舉報當地干部侵吞拆遷款。“地方紀委不是剛查過嗎?新領導才上任怎么又有舉報?”李泉新推測,深層次的蓋子還沒揭開,“有問題就嚴查到底!”巡視發現,問題的背后存在權錢交易、準黑惡勢力干預。李泉新把問題線索移交給當地紀檢監察機關。 孰料,干預調查的阻力來得快、來得大。各路說情紛至沓來。李泉新不為所動,他告訴審查人員:“你們只管放手查,省委巡視組是你們的堅強后盾。” 不出半月,問題水落石出,桃花鎮前后任書記,副書記、鎮長、常務副鎮長都被調查。百姓聞訊,拉起橫幅、燃放鞭炮,表達對巡視組的感激之情。 數輪巡視后,省委第三巡視組贏得了“巡視王牌組”的稱號。但凡三組進駐,貪腐分子無不聞之喪膽。 “打一仗、進一步,要不斷總結規律和方法” 巡視講方法,工作有成效。 紀委工作多年,案子辦得多了,案卷也翻了不少,李泉新對違紀人員的“套路”了然于心。巡視中,李泉新總結歸納出一套深受贊譽的“全新(泉新)工作法”。“挖老礦”“捅天花板”等辦法,成為巡視組發現問題的“法寶”。 兩年前,巡視組進駐省直某單位后,了解到該廳原副廳長被判刑入獄。憑著老紀檢人的敏銳直覺,李泉新覺得此案還有“嚼頭”,或可打開工作局面。通過查閱案卷、找服刑人員談話,李泉新和同事發現了新的線索,確定了一批新的重點人、重點事和重點問題。組里同志興奮地說:“‘老礦’果然有挖頭!” 善于思考、善找規律,這是同事對李泉新的一致評價。 巡視某省直單位時,李泉新又提出“捅天花板法”。有人舉報,該單位專項資金使用混亂。然而,細查賬面并無問題。“專項資金的大部分撥給了下屬單位。”個別談話中,某干部的一句話點醒了李泉新。隨即,他安排組里同志分赴該單位的下屬單位調查核實,最終由下及上,捅破“天花板”,查實了這個省直單位存在資金監管不嚴、公款送禮等問題。 巡視就是戰斗。李泉新常說:“打一仗、進一步,要不斷總結規律和方法。”組務會上,他鼓勵同事大膽建議,集思廣益,“誰的辦法好就按誰的意見辦”。省委第三巡視組組員李思遠回憶,“我們都盼著每周例會,那是展現個人才智的舞臺。” 為了解被巡視單位的情況,李泉新又瞄準審計、財政等方面的力量,有時抽調審計局干部等專業人員,深挖一些單位的“小金庫”,成果斐然。 “我們來巡視,就要有紀律” 巡視工作,容不下半點私情。 李泉新把紀律挺在前面,把規矩放在首位,“我們來巡視,就要有紀律。” 在省發改委巡視,李泉新約法三章:用餐從簡,不陪同;領導非請不到;工作上支持,不干擾。進駐省水利廳第一天,工作人員送來香煙,李泉新不收;放進房間的水果,他主動撤了出來。 立了規矩,就絕對遵守。對于想陪餐的領導,李泉新一概拒絕。一次,被巡視單位某領導趁巡視組成員吃飯的時候來到食堂“匯報工作”,匯報完畢,想留下用餐。李泉新說:“對不起,你吃飯還是要到自己食堂吃。”對方聽罷,只好走了。 對于其身不正、想方設法說情的干部,李泉新更是一口回絕。去年底,李泉新帶隊巡視省直某單位時,查出該單位原紀檢組長違紀事實。對方曾是李泉新的老同事。了解情況后,對方四處找關系、打招呼,想讓李泉新留點情面。對此,李泉新公事公辦,最終了解印證了對方存在違紀問題。 樹立巡視干部好形象,李泉新要求巡視組成員做到“四不”:不準單獨外出,不準參加吃請,不準接受饋贈,不準帶走被巡視地方的任何物品。李泉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巡視期間,選擇駐地時,他說:“有地方住,有張桌子就行。”病重期間,李泉新堅持到贛州出差,妻子要求陪同照顧,被他拒絕,“我們去巡視,還帶著家人,別人怎么看?”……正是憑著這種規矩意識和清正作風,李泉新帶領省委第三巡視組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得到了同行和被巡視單位干部的由衷欽佩。 “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來” 既當黑臉包公,也常春風拂面。 某區委書記遭到舉報,涉嫌瀆職、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經了解發現,他在群眾中口碑較好,決策合理合規,個人并無貪腐,但存在工作急躁、方法簡單的問題。對此,李泉新在巡視工作會上明確表態:“不作為個人問題上報省委,只進行談話提醒。”同時,他結合自身實際教方法、傳經驗。懷著感激之心,該干部許下承諾:“組織幫我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一定甩開膀子好好干!” 對同事,李泉新也關懷備至。巡視南昌市期間遭受威脅后,李泉新默默扛住,直到整輪巡視結束了才淡然提起。考慮到有熟人找巡視組成員說情,怕他們抹不開面子,李泉新將心比心道:“你們還年輕,有什么事,都推到我身上來。” 巡視組副組長熊桂生記得,凡是要帶隊考察,或是有發言、講課機會,李泉新都給他舞臺。談及組長的良苦用心,熊桂生一度哽咽。 “無論多晚,他總在駐地等外出了解情況的同志全部回來后才吃飯”“晚上他總是讓我們早點回去,自己則留下來看材料”“去世前不久,他還特地發短信叮囑我們‘工作上要張弛有度’”……在同事們記憶里,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 李泉新走了,但并未走遠。正如巡視組一名干部所言:“他的品德和風范將激勵我們繼續前行。” |
相關閱讀:
- [ 10-26]莆田北岸紀工委通報2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典型問題
- [ 10-26]莆田市荔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鎮海工商所所長涉嫌犯罪問題
- [ 10-26]菲律賓總統訪日 稱“南海問題只希望和中國對話”
- [ 10-26]學校餐廳等緣何成問題肉泛濫之地?
- [ 10-26]俄德外長通電話討論敘利亞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