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侵吞1.5億 居委會主任貪1.2億 小官巨腐觸目驚心
2016-10-24 10:10:56??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馬計杰(宋廟小學原校長):來給我們送東西了,捐助了,好像有這個思想,總得讓人吃頓飯。從現在說,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當時咱也沒有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也沒考慮這個問題。 學校和村委會隨即召集受助學生家長開了個會,提出讓每家拿200元作為接待餐費。 受助學生家長A:想想人家還能自己再掏腰包去吃飯嗎,給就給吧。人家都能獻愛心,從合肥跑這兒來,咱還能那樣。 受助學生家長B:反正都有點想法,別人都同意了,俺能不同意嘛。 不管是否情愿,家長們并沒有表示反對,錢很快就收齊了。這些家庭都是村里的特困家庭。有的家庭有兩個孩子,孩子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老人也患有疾病,靠孩子父親一人打工維持全家生活。有的家庭則是孩子父親去世,母親拋家一去不回,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孩子,生活十分艱難。 讓貧困家庭從捐助款里拿出200塊錢請吃飯,這樣的事顯然不該發生。捐助儀式當天中午,這頓飯一共去了86人,除了捐助企業人員和受助學生,還有校領導、教職工、村兩委成員、鎮中心校工作人員、鎮黨委宣傳委員,飯費一共2756元。雖然平均到每人只有33塊錢,標準并不高,但進行不必要的吃請,還把費用攤派給貧困生,是嚴重違反群眾紀律和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隨后,有一名知情人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一個當地記者,記者隨即到村里和學校進行采訪。學校感到緊張,把這一情況向埇橋區教體局做了匯報。局長朱勇的反應并不是要嚴肅查處下屬的違紀行為,而是馬上讓人去公關媒體,讓報道不要見報。 朱勇(宿州市埇橋區教體局原局長):這個題材太敏感了,一邊是扶貧救助,一邊又牽扯到捐款,又是學校,這都是敏感,這個是個定時炸彈,如果報道出去不可收拾。我們的想法盡量把影響負面達到最低限度,希望記者能夠給我們基層最大限度的理解,甚至把一些負面的變成正面的報道,都有這種期待,多少年來都是這種,可以說是慣性思維,就是這樣。 接到朱勇指示去和媒體做溝通的,是教體局紀委書記杜玉候。從職責來說,紀委書記應該去查處違紀行為,這位紀委書記卻忙于找媒體“滅火”。一頓不該吃的飯,又引出另一頓不該吃的飯。杜玉候輾轉托關系找到了這名記者所屬的《市場星報》宿州記者站負責人,設宴邀請。這頓飯錢是鎮中心校出的,花費900多元。 《市場星報》宿州記者站站長接受宴請之后,和杜玉候達成了一個交易,記者站站長承諾不讓報道見報,而杜玉候則授意區中心校和他簽訂了1萬元的廣告合同。公關完媒體,教體局認為這件事就此平息了,對侵害貧困學生利益的行為也沒有進行任何調查處理。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事記者對此不滿,將這一線索告訴了《安徽商報》的同行,這一事件最終還是見報了。安徽省委、省紀委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調查組,事實最終被查清。宿州市委、市紀委、埇橋區委因為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主要領導被進行誡勉談話;埇橋區紀委書記落實監督責任不力,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埇橋區教體局局長、區教體局紀委書記、鎮中心校校長等人不認真履行管理監督責任,還試圖阻止媒體曝光,對抗組織調查,分別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等處分。搞“有償不聞”的記者站站長也被所在媒體辭退。 朱勇(宿州市埇橋區教體局原局長):這么低級的錯誤就這樣犯了,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確確實實我作為局長落實不力,帶來這么多的影響,我作為局長感到很痛苦、內疚。 杜玉候(宿州市埇橋區教體局原紀委書記):聯系記者宴請媒體確實不是我們應該做的工作。作為一個紀委書記,你的主業主責是監督執紀問責,這個偏離了,相當于角色錯位。2月3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有一篇文章,說這位受重處分的紀委書記錯在哪兒,里面有一句話,不去解決問題,最終問題會解決你,這個讓我記憶深刻。 有關黨委紀委,特別是埇橋區教體局局長和紀委書記從職責來說,本應去調查、去問責,但他們卻對自身責任不明、認識不清,最終反而成為了被調查、被問責的對象。 董天義(中央紀委黨風室副處長):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沒有責任追究就沒有責任落實,通過問責來傳導壓力,讓基層黨委紀委積極主動地去謀劃,去想辦法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當前,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易發多發,它們發生在基層,治理也必須要靠基層。中央提出“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落實”,目的就是要壓實基層責任,是責任就必須擔當,不負責任就要被追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各級黨委紀委真正貫徹中央部署,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出對策,想辦法,實實在在地去整治、去查處基層腐敗問題。 新疆基層巡察制度 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老百姓:咋說呢? 紀委工作人員:沒事你大膽說,沒關系,我們是州紀檢委的工作人員,你放心。 老百姓:就是給老百姓裝滴灌的事。老百姓不是裝滴灌嗎,別的村全是一畝地400多塊錢,我們大莊子村老百姓是600多塊錢,這個有點不合理。 從一段時間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始實施基層巡察制度。實際上是參照目前中央和省一級黨委的巡視制度,把巡視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巡察組成員從各市縣區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人員中抽取,不定期下到各鄉鎮村,和百姓全面接觸,聽取意見、受理舉報、四處走訪,目的是真正深入基層,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徐海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書記):他要巡察哪個鄉,那巡察人員一定要到這個鄉里去工作一段時間,在工作期間要深入到村里去工作,聽取人民群眾對我們的鄉鎮黨委、政府,對村兩委成員的意見,如果他們有什么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都可以發現,都可以揭露。我們巡察一個鄉,我們的巡察人員基本上要做兩個月。 這里是新疆一個名叫則格德恩呼都格的村莊,它是自治區級貧困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為了改善當地的貧困狀況,有不少惠農政策和扶貧項目在這里實施。在巡察中,工作人員接到了村民關于村黨支部書記卡木爾的問題反映。 有村民反映,按照國家惠農政策,種植小麥的農戶可以享受小麥種植補貼款。卡木爾在申報小麥種植面積時,私自增加了13戶沒有種小麥的村民,虛報面積500多畝,冒領補貼款5萬多元。 |
相關閱讀:
- [ 10-21]村干部要五保戶請吃事件追蹤:涉事村支書被停職
- [ 10-20]寧德古田一村支書清理涵洞堵塞物被沖走犧牲 年僅46歲
- [ 10-20]周炳耀:“平凡”村支書 溫暖村民心
- [ 10-20]追憶周炳耀|村支書周炳耀的故事:"細細"做事"輕輕"為人|網友刷屏致敬好支書
- [ 10-20]村支書周炳耀的故事:“細細”做事“輕輕”為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