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戰進入最后沖刺
希拉里特朗普經濟政策“亮底牌”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希拉里·克林頓和特朗普兩位候選人在當地時間10月19日舉行了最后一輪公開辯論。此后,美東時間 11月8日晚將舉行全民投票選舉,產生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位選舉人。美東時間12月19日白天,選舉人將進行最后投票。
大選沖刺階段唇槍舌劍
經過前期的熱身,“避稅門”、“基金門”、“錄音門”、“郵件門”、“打壓門”等各種丑聞先后曝光,希拉里和特朗普幾乎勢均力敵地進入沖刺階段的三場辯論。
第一場總統辯論于9月26日在紐約州霍夫斯特拉大學舉辦,辯論分為6部分,每部分15分鐘。辯論的三大主題是美國的方向、實現繁榮和保衛美國安全。
希拉里在辯論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包括持續在基建和可持續方面進行投資;提出富人需要公平的付出;提出提高最低工資和更多的利潤分享;指責特朗普的稅收政策;表示自己將重視種族問題,建議用更多的法律來進行規范等。
特朗普的主要觀點包括:必須阻止美國的崗位流向墨西哥等國家;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指責美聯儲受政治影響而未能盡責。特朗普同樣表示將重視種族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辯論后點評道,很難說誰贏了。特朗普具有進攻性、保持憤怒,但他并沒有闡釋自己的核心政策,好在也沒有犯致命錯誤。而希拉里盡量保持平靜,對特朗普的“極端時刻”盡量微笑以對。但她還是借機重新闡述了自己的核心政策。不少評論認為,特朗普沒有把握住當時與希拉里幾乎勢均力敵的機會,希拉里在首辯中略勝一籌。
第二場總統辯論于10月9日在密蘇里州的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舉辦,辯論的一半問題由觀眾提出,另一半由主持人根據社交媒體及其他渠道,提出公眾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兩位總統候選人從一開始便開啟了攻擊模式。這場辯論被指缺少實質內容,只有互相攻擊,甚至被美國媒體稱為“史上最丑陋”、“最令人生厭”的總統候選人辯論。不過雙方還是闡述了一些自己的主張。
在辯論中,希拉里表示支持奧巴馬醫改,將重視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補貼;支持100%全民醫保;指出富人不能避稅;反對種族歧視,還表示將把“伊斯蘭國”從伊拉克拔除。特朗普表示反對奧巴馬醫改,認為政府在稅務問題上應減少作為。他還提到要加強邊境控制。這場辯論又以希拉里占上風而告終。
第三輪電視辯論10月19日在內華達州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舉辦,辯論的形式與第一場相同。這場辯論設置了六大議題:“債務與應得權益”、“移民”、“經濟”、“最高法院”、“國際熱點”及“適合當總統”。
在辯論中,希拉里表示,她不會削減社會福利,支持將更多資金投入社保信托基金,承諾提升稅收。她還稱,中產階級收入增加對美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她提出的所有方案都沒有增加國家的債務。希拉里稱,她將為美國帶來1000萬個就業機會,而特朗普的政策將會減少350萬個工作機會,并為美國帶來巨大的負債。她還為奧巴馬辯護,稱其面對很多困難,但仍保護了美國的經濟發展。
特朗普則表示,他將把美國經濟增速從1%提高至4%,甚至5%,這樣債務就不是問題了;奧巴馬的經濟政策讓美國陷入停滯,必須取消和更替奧巴馬醫保;希拉里如果獲勝,意味著奧巴馬的政策再延續四年。他還指責希拉里的經濟計劃是大幅加稅,而他將減稅。
變化的民調左右市場情緒
美媒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以注冊選民高達60%的不滿意度成為近25年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則以微弱差距緊隨其后。不過,美國人必須二選一,在最終結果公布前,民調和金融市場反應格外受到關注。
從5月到9月份的大部分時間里,希拉里的民調支持率高于特朗普,其間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一度和希拉里十分接近,甚至在七月下旬還超過了希拉里,但9月份以來兩人的民調支持率開始拉開距離,且差距有擴大之勢,并維持到第三場辯論結束。
彭博政治(Bloomberg Politics)早在9月26日第一場辯論之時發布了全美民調結果,兩人勢均力敵,分別吸引到了46%的可能選民。而在包括第三方候選人的情況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3%,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的支持率為41%。顯然,在總統選舉沖刺辯論的前兩場中,特朗普沒有把握好。比如,他貶低指控他性騷擾的女性使他失去了共和黨黨內的支持,該黨領導人竟也史無前例地與他們的總統候選人保持距離。
10月18日,就在兩位候選人最后一場辯論的前一天,英國廣播公司跟蹤的五個民意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希拉里的民調支持率已達51%,領先于特朗普的41%。英國廣播公司的這項跟蹤結果在5月時顯示兩個候選人的支持率幾乎接近,分別為44%和43%。《華盛頓郵報》18日歸納的三家民調也顯示,希拉里領先特朗普七個百分點。
在一些主要的州,特朗普的支持率似乎并不高,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激怒特朗普。他在推特上表示,選舉被不誠實的媒體操縱了,許多投票點也被操縱了。一些從來沒有發生的故事被加入到報道中。這樣的指責被認為觸動了美國大選的底線。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稱特朗普的指控完全沒有根據,純屬無稽之談,并認為特朗普不適合擔任美國總統職務。
此外,有報道稱,目前若干民調反映出特朗普在經濟議題上似乎更得美國選民支持,但在經濟議題以外的領域,希拉里則占據全面壓倒性優勢。
19日,最后一場辯論結束后,CNN的快速民調顯示,希拉里獲得52%的支持,而看好特朗普獲勝的有39%,兩者差距繼續擴大。FiveThirtyEight最新數據顯示,希拉里贏得大選的幾率已擴大至87.3%,而特朗普則縮窄至12.6%。不過,據YouGov民調,在“美國總統大選三辯誰勝出”的調查中,特朗普以44%對40%領先希拉里。
有趣的是,由于特朗普具有反墨西哥傾向,因而市場將美元對墨西哥比索的匯率走勢作為總統候選人支持率的風向標。美元對墨西哥比索的匯率與特朗普的支持率成正相關。在前兩輪辯論后,墨西哥比索顯著升值,表明市場更為看好希拉里當選下屆總統。隨著美國最后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結束,墨西哥比索匯率由辯論期間的下跌急轉直上創六周新高,市場反應顯示希拉里在這場辯論中再度獲勝。
不過,單純從民調似乎仍無法斷言選舉的最后結果是什么,而且不同機構的民調結果也并不一致。幾個月前的英國公投結果就和投票前的民調不甚吻合。在各國大選中,這種情況也并非沒有出現過。當然,從趨勢上看,特朗普獲勝概率不是太大。而且,從美國經濟數據來看,整體經濟仍然延續此前走勢,緩慢復蘇,并不至于嚴重影響民主黨的連任。
選舉結果仍然無法確定,分析師們則忙于研究大選結束后不同結果對市場的影響。
據彭博社報道,由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弗德漢姆領導的團隊分析了特朗普一旦當選,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交易策略。花旗認為,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宮,首先,美元勢將走強。最近幾周,墨西哥比索與民調之間的關系就已經體現了這一點。他們預計,如果特朗普獲勝,美元兌比索將自目前的19.68升至20。其次,債券收益率也將走高。該團隊寫道,如果特朗普成為總統,10年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料將走高。他們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觸及1.75%至2.00%的水平,30年期將升至2.60%至2.75%。此外,股市會面臨麻煩。新興市場股市將因特朗普的當選而面臨更大的挑戰。花旗預計,由于美元升值、貿易可能趨弱,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下跌近10%。中國是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股市或將受看空新興市場的影響下跌。與此同時,美國股市可能因特朗普獲勝而小幅下跌,尤其是那些國際性較強的公司,因為美元可能走強,一些貿易協議可能被推翻。他們預計標普500指數將從目前水平下跌3%左右。最后,黃金將受追捧。由特朗普獲勝帶來的不確定性將令投資者搶購黃金這一避險資產,花旗預計黃金將升至1400美元/盎司,為2013年以來最高。
法國興業銀行認為,如果希拉里最終成功入主白宮,人們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就會相對較輕,那么墨西哥比索將成為新興市場貨幣中最大的贏家,人民幣也將繼續享受較寬松環境。法興還認為,如果希拉里當選,那么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市場對特朗普當選的擔憂將會消失,投資者會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政策框架將會延續,市場風險偏好將會改善。這將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希拉里當選,那么美聯儲12月加息的障礙將被掃清。短期內,這將會成為影響新興市場主權債務市場的最關鍵因素。
從歷史上一些“大概率事件”看,民主黨獲得連任后三個月美元指數上漲概率達到了不可思議的100%;后一年標普500指數上漲概率超80%。
特朗普崛起折射美國政經變局
房地產大亨特朗普最初成為候選人時,似乎是一個“笑話”。他激烈和極端的言論無所不至,雖然三場辯論后,民調顯示希拉里領先,但整個選舉中特朗普的支持率始終在40%上下波動。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特朗普始終是整個選舉過程中媒體的焦點之一。特朗普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么?
2015年6月17日,特朗普在紐約市第五大道特朗普大廈表示,決定參加總統大選:“我正式宣布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我們要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
特朗普在演說中指出,如果自己當選,將把美國和美國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實施“美國優先”的政策。他認為,現任政府浪費性支出、巨額債務、低增長、巨額赤字以及開放性邊界等,已經將美國拖垮,而他的政府將引領一個合理武裝、合理資助的自由世界。他的政府還將改變貿易、移民和經濟政策來使美國的經濟再次強大——讓美國人再次成為世界第一。這將保證工人能夠得到工作,獲得高薪,這將使稅收增長,從而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新政府將討論財政支出的平衡,也將重新審視如何采取新策略,來解決共同面臨的挑戰。
這樣的理論和希拉里的“全球主義”顯然是對著干的。實際上,全球化在世界范圍內也放慢了腳步,正在遭遇挑戰。這既反映了國際力量的變化,也反映了以往通過全球化實現資金、技術和勞動力最優配置而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美國跨國公司遭到了威脅。而奧巴馬仍希望借助TPP和TTIP實現區域范圍內的一體化。此外,有分析認為,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實在太慢。美國實體經濟在加快外包步伐,虛擬經濟比重增加,制造業方面,先是下游,后來逐漸在產業鏈上游也進行外包,美國一些人認為這帶來了美國的失業潮,并激化了美國的社會矛盾、種族矛盾。美國實體經濟就業崗位減少,會影響到房地產業的需求,也會導致民眾減少娛樂等消費開支。特朗普正身處房地產行業,并從事娛樂行業。他的崛起和出格言論受歡迎,或多或少是由美國深層次問題對經濟利益的觸動產生的。
一種分析認為,2008年以來,美國的貧富差距加大,導致社會資源減少,從全球角度看,美國的勢力也處于一種衰退之中。特朗普除了吸引傳統勢力的支持外,也用自己的極端言論去吸引那些對政治缺乏關心但又受到生活壓力的人。
一些人認為,美國在教育領域進一步“貧富分化”,追求更好的教育機會造成社區“收入隔離”勢頭。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數據中心的統計表明,2007年,全美公立學校低收入家庭學生為900萬,2014年超過1100萬。教育專家哈羅德·利維撰文指出,在美國常春藤大學,來自全美收入最低1/4家庭的學生僅占全體學生的3%,而來自收入最高1/4家庭的學生比例高達72%。教育領域的不平等現象加劇,特別是沉重的大學學費負擔是美國中產階層“縮水”的原因之一,也是選民對“華盛頓體制”和建制派感到憤怒的重要原因。特朗普這樣的反建制人物的出現也就合情合理。
對美國人來說,無論支持誰,都渴望變化。支持民主黨的人認為,8年前希拉里在黨內惜敗奧巴馬,但奧巴馬并沒有給美國帶來明顯的變化。現在美國經濟急需提振,國際競爭激烈,風云詭譎,需要希拉里這樣的女強人來打開局面。支持共和黨的人認為,民主黨執政八年時間已經很長。可是共和黨連續兩屆的麥凱恩、羅姆尼等資深的職業政治家,競選都敗下陣來,現在必須要另辟蹊徑,出奇制勝。如果說特朗普開始在黨內競選,大家還是試試看的話,他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和希拉里一決高下,已經是最合適的人選。從國家變化來看,希拉里當政對國民而言,沒有想象空間。對國家來說,很難有變化的奇跡。選擇特朗普,雖然有不確定性,但畢竟充滿想象力和各種變化的可能。
還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的身影在歐洲國家也能找到。德國《世界報》評論員約瑟夫·約弗認為,“從西班牙到瑞典再到波蘭,民粹主義反對黨正在蔓延,” 歐美之間的差別只在于用詞,“他們在這里反對‘上層人士’,那里(即美國)反對‘精英’”。《南德意志報》一篇評論用“幾乎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小特朗普們在活動”的表述,對歐洲面臨的民族主義威脅發出警告。記者周武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