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0月2日專電題:8個月檢出8000多批次不合格 進口消費熱背后的冷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攀 在這個國慶黃金周里,不論是輕點鼠標的網絡購物,還是在實體店面“血拼”,不少消費者會對進口商品格外青睞,也愿意為之付出不菲的代價。 然而,也就在黃金周前夕,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布了今年前8月的進口消費品監管報告,給當下的進口消費熱敲響了一記警鐘。 這份報告顯示,今年前8月,該局共檢驗監管服裝紡織、食品接觸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消費類機械產品等輕工類消費品105872批次,其中檢出不合格的消費品達到8217批次,同比增幅達到47.2%。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處長吳錦昌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監管結果看,進口消費熱的背后是進口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客觀現實,“消費者要理性消費,避免迷信進口商品就一定好的觀念,提高產品質量安全辨識能力,降低購買到不安全產品的可能性。” 從檢驗報告看,和一些消費者腦海中的“進口產品不合格就是沒貼中文標簽”等認知不同的是,在廣東前8月檢驗不合格進口消費品中,主要問題集中在安全方面,直接關系到消費者人身健康與安全。 其中,服裝檢出主要是無安全類別標識、色牢度不合格等;食品接觸產品檢出主要是重金屬溶出量、蒸發殘渣超標。今年9月,廣東口岸僅從韓國一批進口鍋具中就查獲近9000件重金屬超標產品,最終對其實施退運處理。 “以服裝為例,即使是國際大品牌,被查出甲醛、偶氮超標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些物質容易刺激消費者皮膚,導致皮膚過敏,重者甚至會引發呼吸性疾病,對于嬰幼兒來說危害還會更為明顯。”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輕紡科主任科員盧良生說。 什么原因導致消費者印象中“價高質優”的進口消費品也同樣問題多多?在檢驗檢疫部門相關人士看來,這和進口消費熱帶動的進口消費品結構發生根本轉變有直接關聯。 盧良生說,近兩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與百姓需求的增加,進口消費品的重心已經從高端奢侈類向消費者日常衣食住行使用的中高端產品轉變,進口來源國和渠道也趨于多樣化。此外,這兩年跨境電商成為消費者喜愛的購物方式,也給進口消費品的品質保證增加了難度。 “和保稅進口相比,跨境電商中的直郵、海淘等渠道意味著消費者要從海外市場直接獲取商品,這些商品很多并不是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也未必能夠達到我國的國家標準,客觀上就存在較高的不合格風險。”盧良生說。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產業格局的調整也是影響進口消費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吳錦昌介紹說,近年來,隨著一些跨國品牌加快調整其全球工廠布局,大量位于發展中國家的新制造商開始向中國市場供應商品,而檢驗結果證明,它們的品質控制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水平,這就加大了國內消費者遇到不合格產品的可能。 那么,究竟該怎樣繞開進口消費品的“安全陷阱”呢?吳錦昌建議,消費者首先應當調整觀念,不要迷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而是從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商品;其次,消費者也要密切留意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缺陷進口消費品召回及有關風險預警信息,更好地保護自身消費安全和經濟利益。 長遠看來,另一個影響進口消費需求變化的因素正在形成,同樣值得消費者和市場關注。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表示,當前,廣東部分食品企業正在積極推進“同線同質同標”行動,也就是將以往專用于出口的高標準、高質量產能轉向服務內需市場。目前,該局轄區內已有143家出口食品備案企業上線相關平臺,而全國此類企業已經超過800家。 “對于消費者來說,‘三同’意味著不出國門,就可以買到與國際市場同樣優質的產品;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能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降低成本風險。隨著這一業務的更廣泛開展,我國消費市場還將出現更多的積極變化。”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處相關負責人朱廣富說。 |
相關閱讀:
- [ 11-09]全國“剁手族”活躍進口消費城市排名 閩位列第九
- [ 07-01]財政部官員:奢侈品進口消費稅不能取消應提高
- [ 06-30]劉尚希:不應取消或降低奢侈品進口消費稅
- [ 09-30]"超級豬"跑不動了 豬價探至新低 進口豬激增270%
- [ 09-30]今年廈門自貿片區東渡口岸進口礦產突破8億美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