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方廷吳奔)28日上午,海軍西沙某水警區“十佳天涯哨兵”與首都各界青年在北京印刷學院相聚,面對面交流。9名官兵代表向首都青年講述了西沙島礁的艱苦生活和建功西沙的成長故事。 黝黑的皮膚、剛毅的表情、端正的舉止……上午9時許,9位天涯哨兵一出現就吸引了青年們的目光。他們面對面就坐,一邊來自北方繁華的都市,一邊來自南方孤寂的島礁。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并沒有讓他們產生隔閡,交流在融洽的氛圍中開始。 “駐守島礁的生活是怎樣的?你們皮膚是不是都這么黑?”青年們的好奇引開了話題,有著16年島齡的水電分隊長鄭存勝詳細介紹起島上的生活。 “以前,島上很荒涼,建筑很老舊,就幾張床鋪,一把椅子,一張桌子,墻面到處脫落,房頂裂縫漏水。西沙是高濕高鹽高溫氣候,平均溫度35度左右,房間停了電就像蒸籠一樣。”鄭存勝說。 談起島上的惡劣環境,第一次上島讓鄭存勝記憶尤深。“上島第一頓吃的是三菜一湯,菜是空心菜和罐頭。現在條件好了很多。目前島上已全時供電,營房都重新裝修,也建成了海水淡化設備。” 說到艱苦,糾察班班長陳玉志也深有感觸。“大家覺得每天的生活很平凡,但這種平凡對于西沙人來講是一種奢侈,甚至是夢想。孤島上的惡劣環境讓很多人望而止步。我覺得在西沙堅守十幾年是一件特別驕傲的事。因為我為這片國土盡了一份力。” 介紹島礁的艱苦環境時,戰士們的發言不時被打斷,青年們為他們獻出了陣陣掌聲。除了環境的艱苦,官兵們還要習慣訓練的艱苦。西沙某水警區永興坦克連代理排長劉英奇詳細介紹“尖刀班”的生活。 “我們坦克連的訓練特別苦,流血、受傷是家常便飯。‘尖刀班’每天要早上5點半起床,身上加20公斤重物跑5000米、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前后蹬腿、100個蹲下起立、100米蛙跳,雷打不動。”劉英奇說。 西沙島礁地理位置特殊,警戒壓力也十分繁重。作為通信站雷達班長,王永高在南海前哨感受到了保衛祖國的使命感。“外國艦船在西沙海域活動頻繁,以各種理由抵近偵察。特別是節假日時,活動更為頻繁。不管形勢任務如何,我們始終以高度的使命感做好西沙的‘千里眼’,時刻緊繃戰爭這根弦。” ? 2011年8月,王永高為查找雷達天線故障,頂著炎熱天氣,在封閉的雷達天線罩內連續工作5小時,等故障排除幾乎虛脫。但休息不到兩小時,又回到崗位上值班。 東島守備隊油機班班長王榮君是一名“90后”,也是“十佳天涯哨兵”中最年輕的一位戰士。“后面的軍旅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踏著前輩們的足跡,發揚西沙精神,不辜負‘十佳天涯哨兵’這一光榮稱號,在西沙這片熱土上奉獻自己最寶貴的年華。”王榮君說。 “你們是戍衛祖國南門的英雄。”“因為你們,祖國才有穩固的海防。”官兵們講完自己的故事后,首都各界青年代表紛紛談起自己的感受。 “我是區派出所民警,守衛的是一個區的安寧,而你們守衛的是祖國的南海。你們克服了那么艱苦的環境,很了不起,是祖國真正的脊梁。我會把你們的奉獻精神融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西城區派出所民警呂植楠說。 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大興區清源街道志愿者服務協會會長宋薛禮聽完故事后有感而發:“我是一名退伍兵,不管在部隊還是后來到地方工作,我一直以當過兵而驕傲。工作中從來沒有忘記部隊的作風,這也是很多人十分信任我的原因,我也從中收獲到了個人價值。” 相聚北京,感悟西沙。戰士們的故事不僅感動了青年,也為他們注入了精神力量。青年們紛紛表示,要把西沙精神融入自己的崗位,未來會以西沙官兵為榜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中國夢奮斗的路途中實現人生價值,不辜負這個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完) |
相關閱讀:
- [ 02-10]看春晚:哨兵聆聽《父子》 感受愛與責任
- [ 08-08]西沙天涯哨兵:守衛南海藍色國土 甘做島礁一顆釘
- [ 06-23]歐洲“哨兵-2A”環境監測衛星成功入軌
- [ 06-23]歐洲“哨兵-2A”環境監測衛星成功入軌
- [ 06-23]歐洲“哨兵-2A”環境監測衛星成功入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