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珠海9月27日電 題:一位年過六旬老橋梁人的造橋情結 作者 鄧媛雯 陳彥儒 他,在任中鐵大橋局股份公司總經理時,心甘情愿帶隊南下兼任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他,放棄了節假日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耳順之年還率領員工吃住在工地;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動工至今已有四個年頭,他,四個生日都是在忙忙碌碌的工地上默默度過。他就是年過六旬的老橋梁人譚國順。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橋梁工程27日全線貫通,在儀式現場,這位在橋梁工地摸爬滾打了45年的老橋梁人跟記者侃侃而談,聊起了他深深的造橋情結。 現任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CB05標項目經理的譚國順,參加工作以來先后擔任了包神鐵路黃河大橋、東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等知名工程的指揮長或項目經理職務,曾兩度榮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魯班獎”工程項目經理等各種榮譽。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之后,珠海和香港兩地的通行將從過去的陸路3、4個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壓縮到30分鐘的車程。圖為連接隧道和橋梁的人工島。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聊起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CB05標段,譚國順稱這次施工由于施工地質復雜、海況復雜,顛覆了以往的修橋理念。 據了解,中鐵大橋局在興建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CB05標段時,采用了自主研發的無底雙壁鋼圍堰工藝工法。 “這是一個拼裝式的雙壁鋼圍堰,改變了常規的圍堰理念,在港珠澳大橋是第一次使用。”譚國順介紹說:“以前的鋼圍堰是一次性設計,一次性報廢,施工完后就割除掉報廢掉。這次在水下施工,我們一個鋼圍堰就用了七次,不僅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大大節約成本。” 他表示,十年之前,中國橋梁建設技術已經是世界第一了,這幾年港珠澳大橋興建,中國的建橋水平和技術又得到極大提升。“港珠澳大橋興建,穩定了中國橋梁建設技術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地位。”譚國順說。 曾被英媒《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之后,珠海和香港兩地的通行將從過去的陸路3、4個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壓縮到30分鐘的車程。 9月25日是譚國順64歲生日,這也是他第四次在港珠澳大橋工地上度過其生日。“苦是非常苦,但是感到很欣慰。”譚國順表示,自己建橋從北邊建到南邊,曾有過零下30攝氏度條件下的施工經歷,與其相比,承建港珠澳大橋雖說難度大,標準高,但是談不上最苦。 “港珠澳大橋是他的封山之作。”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行政總監韋東慶稱,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施工完畢后,譚國順將退休回家。 聊起未來的打算,譚國順告訴記者,自己會出去走一走,瀏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只要國家需要,自己將免費服務,在有生之年,繼續為祖國修橋。”(完) |
相關閱讀:
- [ 02-13]花海公園油菜花引客來 工作人員提醒:文明賞花 為了馬尾大橋2017年建成通車 造橋人工地過春節
- [ 02-13]為了馬尾大橋2017年建成通車 造橋人工地過春節
- [ 11-12]泉州灣大橋通車半年 東南網帶你回顧造橋經驗
- [ 09-21]研究人員操縱無人機造橋 揭示建筑自動化前景
- [ 09-21]研究人員操縱無人機造橋 揭示建筑自動化前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