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山東女孩徐玉玉被騙近萬元含恨離世的案件,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人們在替這個花季少女惋惜和對騙子行徑感到憤怒的同時,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個人信息泄露好像信息時代的幽靈,藏在每一起精準詐騙案件背后。 近日,山東省菏澤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會同東明縣公安局開展聯合偵查,成功破獲了公安部掛牌督辦的“4·4”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抓獲樓某、馬某等29名犯罪嫌疑人,查扣受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200余萬條,打掉一手數據源頭7個,查明涉案金額500余萬元。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赴山東實地采訪,隨著采訪的深入,一條清晰可辨的“內鬼源頭 中間商非法使用者”的黑色產業犯罪鏈條漸次呈現出來,觸目驚心。 固定昵稱招攬業務 身高1.80米、體型偏胖、胸前胳膊滿是紋身……《法制日報》記者在菏澤市東明縣公安局看守所見到了犯罪嫌疑人樓某。樓某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而他在網上的昵稱“天天”,在圈內卻大有名氣。 菏澤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張仁舉說,今年4月,菏澤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發現了一條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的線索,犯罪嫌疑人之一、網絡倒賣個人信息的中間商“彌勒佛”馬某正居住在東明縣。東明縣公安局隨之發現馬某的主要上線、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大中間商“天天”樓某。 5月12日,專案組民警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將樓某抓獲,由于當時樓某拒絕透露真實姓名,民警無法為其買到飛機票、火車票,無奈之下,不得不一路開車將樓某押回東明縣,行程2000余公里。 負責抓捕的東明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大隊長呂冠華說,到樓某房間搜查時,樓某的手機仍然在不停地提醒新的消息,各種單子、催單信息仍在源源不斷的發來。為了躲避偵查、銷毀犯罪證據,樓某的手機不會使用超過1個月,在其住所當場繳獲6臺新的蘋果手機。 據樓某交代,其最初是通過網絡找人,與各種宣稱能幫忙找人定位的人聯系,雖然大多數都是詐騙,自己損失了不少錢,但也試出了“真金”,一些人可以找到個人信息。 感到通過“找人”可以賺錢的樓某,便和這些人建立了聯系,他們成為了樓某的第一批信源。憑借良好的“信譽”,樓某在圈內很快“聲名鵲起”,他常用的“天天”“天網”兩個昵稱更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張仁舉說,樓某在網上大肆購買銷售各類公民個人信息,交易量巨大且種類繁多,為便于攬業務和客戶尋找,像這樣的大中間商即使重新申請QQ號,也不會更改昵稱。 |
相關閱讀:
- [ 09-21]李克強:重視和支持中法核能全產業鏈合作
- [ 09-21]“慢游”拉長旅游消費產業鏈
- [ 09-20]阿里CEO張勇:“黑灰”產業鏈是所有互聯網企業的共同敵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