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的“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一事持續為人關注,該段長城的修繕方法受到質疑。據了解,22日,國家文物局已派員趕赴現場核查評估,調查評估結果將會及時向社會公布。23日,本報記者前往該段長城實地調查。 當地表示“抹平”系歸安加固,防止長城加速破損,維修前該段僅剩殘基 9月23日,記者來到小河口村附近的錐子山長城。網上流傳的“水泥長城”圖片即為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C段墻體搶險工程。記者在現場看到,約長1200米左右的C段工程中,有500米左右是鋪有一層灰白色覆蓋物的“平板路”。 已于9月22日到達現場、由國家文物局派出的調查員傅清遠在看過現場和施工設計圖后表示,所謂“被抹平”并不準確,“該段長城因損毀嚴重,維修前就沒有城垛和女墻,按照原狀修整,原始長城就沒有青磚,石頭都沒了。” 國務院2006年公布的《長城保護條例》第三條規定:“長城保護應當貫徹文物工作方針,堅持科學規劃、原狀保護的原則。”第二十三條規定:“對長城進行修繕,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由依法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 在網上流傳的對比圖片中,修繕前的長城粗獷而美麗,但修繕后的長城卻完全變了樣子。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井曉光告訴記者,網上所流傳的長城對比圖實際上并不準確,不是同一段長城。井曉光說,網傳對比圖中所稱原有的遺存美景,是位于該修繕段落對面的另一段磚制殘墻,“能夠發現兩段長城的走勢、山體的延綿形狀以及周邊植被有差別”。 當地多名文物部門相關人員介紹,維修前,這段長城僅剩的石頭地基殘破不堪,為避免爬山者肆意蹬踏,以及雨水沖刷、冰凍風化帶來更大損壞,方案采取歸安加固工藝,把散落在地基外的石頭歸放回原處,然后進行灌漿、夯實加固。這是經專家反復論證形成的方案。 記者查閱了此次引起爭議的C段工程檔案中的修繕前、修繕中、修繕后的記錄照片,“平板路”路段在修繕前已經無法找到女墻與垛口磚的痕跡,石質殘基的歸安加固能看出白色勾縫填充痕跡。 井曉光告訴記者,該段長城由于之前已經損毀嚴重,部分路段甚至已經變成一堆碎石攤在地上,原有垛口早已不見,只剩下了石質殘基。井曉光解釋,殘基是原長城的基礎部分,完整的長城在這些殘基之上還有一層路面,之后才是高出路面的兩側垛口墻體。 維修方案通過各級專家組評審,方案顯示所用為三七灰土而非水泥砂漿,以防水防凍 記者了解到,2011年,綏中縣文物局針對長城整體破損嚴重,部分地段有險情,委托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設計了維修方案。隨后,方案連續通過了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據了解,整個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搶險工程共分A、B、C三個標段,經招投標程序,分別由大連市古建筑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沈陽故宮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曲阜市園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沈陽故宮古建筑有限公司進行城墻和城樓單體建筑的修繕工作,四家公司均具有文物保護工程一級資質。工程從2013年7月動工,2014年11月完工,目前已通過遼寧省文物局組織的技術驗收,即將報國家文物局最終驗收。 記者查閱《綏中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搶險工程修繕方案》,方案中提出,“對頂部殘存素土海墁重新拍實,再用三七灰土補充一層拍實,平均厚度12厘米。” 井曉光解釋說,在對石質殘基進行歸安加固之后,之所以要鋪上一層三七土,是為防止雨水的沖刷,以及防止入冬后由于滲水形成凍脹造成磚體再次破裂。 國家文物局2014年印發的《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指出:“長城保護維修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長城保護維修必須保持長城的原形制、原結構,優先使用原材料、原工藝。”“不得采用水泥及未經室內實驗和現場試驗證明可靠、安全、有效及可再實施性的化學材料或工藝進行長城結構加固或表面防風化加固處理,避免形成新的安全隱患。” 負責該C段工程的曲阜市園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孔祥立告訴記者,“三七土”即白灰與黃土按照3∶7的比例調制成的材料,其中并無水泥成分。與記者同行的沈陽故宮古建筑公司副總經理艾先生介紹,這四家施工單位采用的施工方法都是運用原有工藝和材料進行搶救性保護,而不是像媒體所報道的采用水泥進行保護。 此外,孔祥立表示,歸安加固中的灌漿填充與勾縫所用材料均為白灰,屬于古法工藝,與一些古代房屋中的“青磚白縫”相同。 專家表示此次修繕為搶救性加固工程,應遵守最小干預原則 在此次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的搶險工程中,所有單體城樓也進行了修繕,有一些也能明顯看出修復痕跡。 對此,井曉光表示,在文物古建筑修復中,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在已知詳細原貌情況下對文物進行修繕;一種是根據文物現狀,對文物的本體進行加固;還有一種是在古建上幾乎不會采用的原地重建復原。此次長城修繕工作屬于第二種。 “大毛山段是搶救性的加固工程,如果任其原樣自然風化,這段長城或許連今年夏天葫蘆島那場大雨洪水都躲不過。”井曉光說。 傅清遠表示,“修得好”和“修得美”是兩個概念,“這是救命工程,要遵守最小干預原則。” |
相關閱讀:
- [ 09-23]修繕“最美野長城”為何成“焚琴煮鶴”
- [ 09-23]“最美野長城”修繕真的合理合法嗎?
- [ 09-23]野長城被“玩壞”,信專家還是信網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