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宋文旭在進行專題發布 大眾網 樊思思 9月19日上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在濟南啟動。在啟動儀式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宋文旭介紹,為加快推進山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省財政從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障性支出、創業創新成本、融資成本和優化產能支出等5個方面同時發力,財政支持推進“降成本”取得顯著成效。 72萬戶企業新納入營改增,四大舉措降低企業稅費 今年4月,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支出成本的意見》,其中包括五大方面30條政策措施,均圍繞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支出成本展開。 宋文旭介紹,在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方面,首先是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自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山東新納入營改增試點企業72.87萬戶,目前新老稅制平穩轉換,改革總體進展順利;第二,從7月1日起,按照“從價計征、清費立稅、適度分權、逐步擴圍”的原則,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目前山東31種資源品目中已有23種實行從價計征,企業稅費負擔得到總體減輕;三是適當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標準,到目前為止,青島、淄博、煙臺等11個市已提出了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稅額標準的實施方案,等待批復實施;此外,在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的基礎上,將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的征收標準減按80%征收,到2018年將全面實現省級涉企收費項目的“零收費”,此舉將有效降低企業基金收費負擔。 半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433億元,企業融資、創新成本實現“雙降” 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必備武器”,創新往往在企業運行成本中占據著較高比例。如何降低創業創新成本,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尋求發展?宋文旭介紹,針對這一情況,山東首先將“創新券”政策的補助范圍由小微企業擴大至中小微企業,目前已有1100多家企業預約共享科學儀器設備近9000次,有效解決了企業創新缺乏專業設備支撐的問題。同時,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及核心零部件保險補償上限由2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對高新技術企業購買的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給予補貼。此外,打造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已見成效,濟南、青島兩市雙雙入選全國小微雙創示范城市。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限制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山東建立多層次風險補償機制,對銀行貸款項目發生的呆(壞)賬按照比例補償,僅今年上半年,省農信社等26家金融機構就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433.38億元。在進一步實施企業改制和上市扶持政策方面,對企業改制中介機構費用支出由同級財政按照實際發生額的50%給予補助,將企業改制上市事后獎勵變為事前補助,還設立了省級政府引導基金直投基金,有效鼓勵了企業改制和上市融資等行動。此外,財政部門全力支持培植壯大融資擔保機構,利用置換債券加大政府工程款清償力度,截至今年8月已償還拖欠工程款611億元。 降低社保支出為企業減負18億,25億財政補貼助力企業優化產能 除了降成本,降低支出也是幫助企業減負的有力舉措。據宋文旭介紹,針對企業反映突出的社會保障性支出高的問題,山東省及時出臺了三項政策:一是在去年已適當降低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費的基礎上,調整了養老保險繳費費率,要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高于18%的市,逐步降至18%。二是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存超過12個月的地區,2016年可適當降低單位繳費比例。三是將建筑企業養老保障金提取比例,在2016-2018年,由2.6%下調為1.3%。通過實施上述政策,預計今年將減輕全省企業負擔約18億元。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少企業亟待優化產能,這筆支出也不可小覷。在這方面,山東根據省政府確定的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施方案,綜合考慮省屬企業和各市工作推進情況,結合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統籌對化解過剩產能中的職工安置費用等進行獎勵補貼。目前,中央專項獎補資金19.23億元已全部撥付企業和縣級財政。此外,省級還多方籌措配套資金5.78億元,對企業和各市進行梯級獎補。財政補貼如同“及時雨”,有效緩解了企業在優化產能過程中的資金支出壓力。 在五大措施的合力下,山東財政支持推進“降成本”成效顯著。宋文旭介紹,據初步測算,通過實施以上政策措施,可減輕全省企業負擔500億元左右,再加上過去已經執行的稅費優惠政策,可為全省企業減負2000多億元。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