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9月18日電 (記者 鐘升)針對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簡稱“蘇州金龍”)新能源汽車騙補一事,18日,蘇州市經信委表示,針對蘇州金龍的處罰已開始執行。蘇州金龍品牌管理部部長吳忠勤也證實,公司正在“整改中”。 5家新能源車企騙補通報公布10天后的9月18日,中新網記者探訪了蘇州金龍位于蘇州市蘇虹東路的廠區。從外觀上看,工廠仍在照常生產,不時有裝載人員和配件的大巴與卡車進出。被問及“騙補”相關的情況時,門衛和工人都露出一個略帶尷尬的微笑,隨后回以“不清楚”、“沒聽說過”。 記者聯系了蘇州金龍品牌管理部部長吳忠勤,對方回應稱“考慮是公權力處理,我司亦為國有企業,故整改中”。但他婉拒了采訪的請求,也沒有透露更進一步的情況。蘇州市經信委新興產業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對蘇州金龍的處罰與整改已經開始,但同樣拒絕說明詳細情況。 2016年初,國家財政部開展了針對9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專項檢查。檢查中發現,一些生產企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部分車輛未銷售給消費者就提前申報了補貼,不少車輛領取補貼后閑置。 9月8日,財政部正式通報了專項檢查的結果。對蘇州金龍、吉姆西,深圳五洲龍等5家典型企業進行點名批評。其中,蘇州金龍以5.2億元的違規補貼資金高居首位。同在蘇州的另一家車企吉姆西則因惡意騙補情節嚴重,被取消了整車生產資質。 作為一家國營大型車企,蘇州金龍2015年共生產了10540輛新能源客車。其中純電動客車產量6670輛,插電式客車產量為3870輛,總量在全行業排名第二。其中僅純電動車客車的銷售額就達到80多億元。對比通報中的“不合規范新能源車輛1683臺”,蘇州金龍的問題車輛占了生產總量的16%左右。 根據處罰要求,包括蘇州金龍在內的4家車企將被追回2015年度違規上牌車輛獲取的中央財政補助預撥資金,并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蘇州金龍的罰款金額為2.6億元。同時,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業中央財政補貼資格。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其問題車型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予以剔除。 蘇州金龍的母公司——上市公司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一份公告中稱,蘇州金龍騙補受罰一事“將直接減少2016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1542.01萬元,將會對公司2016年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此前流出的一份蘇州金龍內部會議摘要顯示,公司接下來將采取高管降薪30%、職能部門不引進新人、車間工人洗衣費取消等措施,自行挽回此次受罰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完) |
相關閱讀:
- [ 09-09]遏制新能源車“騙補”不只要靠罰
- [ 07-07]國務院:新能源汽車騙補及違規謀補均受懲處
- [ 04-25]新能源客車騙補調查靴子將落地 行業洗牌在即
- [ 04-21]42家電企仍獲30億元政府補貼 騙補行為屢禁不止
- [ 01-27]杜絕“騙補”須協調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 [ 11-25]千萬元糧補成圍獵對象誰之過?
- [ 07-29]“騙補門”,何以在眼皮底下發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