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景無限實驗室探索AR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中新網邱宇 攝 炒熱的概念如何變成產品 然而,如何能做出一款普及的AR產品仍是讓企業頭疼的問題。 作為最早進入AR領域的公司,觸景無限董事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陸凡回憶說,一家日本企業推出過一款AR瀏覽器,看起來很炫酷,但到底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日本企業也很困惑。 一家原本做VR游戲的公司向記者表示要“開拓AR市場”,該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員工人數不到10人。未來打算做哪方面的AR內容?公司創始人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 “有些公司利用AR技術進行市場炒作”,易觀入口分析師趙子明說,這種炒作以中老年醫療市場和早教市場最為明顯,很多產品屬于牽強附會地結合這一技術,并沒有真正的價值。 目前,中國有數百家AR企業,多數面臨殘酷的生存壓力。 觸景無限成立于2010年。“我們基本算是先驅,但差點成了先烈”,陸凡調侃說,“到底怎么產生價值、怎么變現?這是最直接的挑戰。我們接了大量項目,靠項目養活自己,公司目前保持微利狀態。” 廖春元說,之所以沒有看到大量的AR終端產品,是因為面向大眾的產品一般要經歷軍用、商用、終端的過程,需要時間的沉淀。 資料圖。微軟發布windows10全息眼鏡。 無法回避的技術問題 AR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但要真正實現應用上的落地,還需要技術的不斷成熟。 標志性的AR公司都在美國。成立于2011年的Magic Leap公司在被谷歌等科技巨頭領投后估值高達45億美元,但該公司尚未推出任何正式產品,僅發布過幾段宣傳視頻,且拒絕透露研發技術。 另一家代表性公司是微軟。憑借積累多年的AR底層技術,微軟HoloLens全息眼鏡成為這一行業的代表性產品,但仍被指出存在視野狹窄、手勢識別不準等缺陷。 “相比之下,國內多數公司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只是直接借用國外的開發工具,做成少兒讀物等簡單的產品,就用來創收”,陸凡說。 在觸景無限的辦公室,一輛長著“眼睛”的小車跑來跑去,它能很聰明地繞開障礙物。這個“眼睛”就是觸景無限最新研發的AR硬件產品——視覺卡,目前正申請專利。 亮風臺則推出了AR開發平臺,提供一整套AR技術服務。“平臺每一行代碼都經過了千錘百煉”,廖春元說,本土的平臺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只用國外的軟件包,一旦有新的需求,就無法修改。 在亮風臺CMO羅鳴看來,中國有廣闊的市場和海量用戶,對AR公司而言,這是研發過程中難得的資源。例如,在QQ傳火炬的AR產品研發中,公司需要面對8億用戶,對技術要求極高,任何國家的AR公司都無法擁有這種巨大場景里的實踐經驗。 攜帶AR硬件產品“視覺卡”的機器。中新網邱宇攝 智能手機會被取代嗎 雖然技術尚不成熟,但毋庸置疑的是,AR正突破電腦鍵盤和手機屏幕的限制,打開一個無屏的世界。 廖春元說,人與計算機的交互方式正逐漸變得更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擺脫鍵盤與屏幕的限制,用視覺、手勢、語音去下達指示,而AR就是實現這種交流的手段。 “AR智能眼鏡是下一代移動智能設備,會逐漸取代智能手機的核心位置”,他說,大哥大在20多年后變成了現在的智能手機,AR眼鏡的普及應該用不了那么久。 陸凡認為,科技的發展是有生命、有脈絡、有邏輯的,AR的出現不是偶然。擁有無限資源的科技巨頭在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會考慮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就像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誕生。 那么,AR離我們還有多遠? “科技的發展一旦到了拐點,就不再按線性的增速成長,而是突然加速,以指數的形式發展。我們現在就處于這樣的狀態”,陸凡說。(完) |
相關閱讀:
- [ 08-30]2017年福建省漁業主導品種與主推技術確定
- [ 08-30]福建推廣異位發酵床綜合治污技術 實現養豬污染零排放
- [ 08-29]南平市營造林技術項目開發培訓會在建陽區舉辦
- [ 08-29]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平潭校區學生創業中心要裝修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