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歷時兩年完成的《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以“人類發展指數”為依據,中國已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是30余年來在人類發展領域中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人類發展指數”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于1990年創立,該指數由經濟收入、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三方面內容組成,是衡量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1980年—2014年期間,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0.42增至0.727,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據統計,在1990年處于低水平人類發展組別的47個國家里,中國是唯一一個在2014年成功躋身高水平人類發展組別的國家。 報告指出,快速的經濟增長對中國的人類發展進步作用重大。從1980年—2010年的30年間,中國經濟收入指數增幅在全球排名第一,經濟增長對人類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26%,其中1980年—1990年間的貢獻率更是高達65.53%。得益于經濟的快速增長,約6.6億中國農村人口脫貧。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表示,中國人類發展的進步并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增長方面。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的社會政策對促進人類發展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以教育為例,教育指數對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的貢獻率已經從1980年—1990年的24.47%上升到2000年—2010年的44.16%。健康指數排名自2000年以來也有明顯進步。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這份報告是向全球介紹中國實踐、中國經驗和中國奇跡的有力材料,充分說明中國創造了人類發展奇跡。 報告肯定了中國在社會政策的探索創新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例如,中國政府采取了多元的政策和舉措,因人因地施策,減貧成效顯著。近年來推行的精準扶貧與特色農業扶貧政策,以有針對性的方式,達到了多維度減貧的效果。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徐浩良認為,詳細闡述中國人類發展狀況非常重要,有助于中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在減貧、教育普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報告強調,應推動包容性的人類發展,即追求更加平等的發展機會,從而縮小不同地區、不同群體間的發展差距。中國在這一方面取得的重要進步,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決策層能夠根據中國國情不斷改革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貢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告對中國采取社會創新促進包容性發展給予充分肯定。這種包容性強調公平和全面,即讓多數人受益于發展成果,而且發展的成果不僅體現為收入增長,還表現為教育提升、健康改善、政治參與度擴大等。 |
相關閱讀:
- [ 08-22]《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中國6.6億人脫貧促進包容性人類發展
- [ 08-22]人類外顯子組迄今最全遺傳變異記錄公布
- [ 08-22]人類超越極限之“迷”
- [ 08-22]人類外顯子組迄今最全遺傳變異記錄公布
- [ 08-19]“人類世”真的到了嗎?科學家計劃全球尋找地質力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