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最后堡壘 習近平發出脫貧“總動員令”
2016-08-06 19:44:02?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霖 林雯晶 |
分享到:
|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也多次強調要“打贏扶貧攻堅戰”,足見扶貧在他心中的分量始終不減。在湖南團,習近平詳細詢問了十八洞村近兩年精準扶貧進展情況。“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過的每個地方都要抓反饋。”習近平明確強調,精準扶貧不能制造“盆景”。 適應經濟新常態,創新精準扶貧新機制、新模式,習近平強調的另一條重要思路是產業扶貧。今年7月18日,習近平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考察時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扶貧不等于一味的等待支援,當救濟式扶貧“治標不治本”,產業扶貧卻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使貧困人群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習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了解畢節扶貧經驗時,批示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強化自我發展能力的扶貧思路,是對“貧根”的治本,也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從健全“建檔立卡”管理制度,到推進“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創新理念,從籠統的政策、資金扶貧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脫貧、交通扶貧、電商扶貧等因地制宜扶貧,精準扶貧思想引領下“造血”扶貧模式正不斷取得成效。 統籌構建扶貧新格局 關切推進“閔寧模式”:東西協作 扶貧工作的具體推進,離不開頂層設計與戰略制定。黨和國家立足國情,探索出一套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扶貧新模式,為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展現出“中國智慧。” 1996年夏天,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決策,東南沿海10個較發達的省市,協作幫扶西部10個較為貧困的省區。自那時起,北京與內蒙古,天津與甘肅,上海與云南,廣東與廣西,福建與寧夏,大連、青島、深圳、寧波與貴州……開始了結對牽手。過去的20年里,黨中央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 新時期,進一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持續發力。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采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東部帶動西部脫貧致富,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扶貧協作之路被開創出來:跨越2000多公里,歷時20年,福建寧夏兩省區對口扶貧協作,從單向扶貧到產業對接,從經濟援助到社會事業多領域深度合作,形成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使曾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面貌煥然一新。 自建立起協作關系以來,習近平始終關切“閔寧模式”的構建與推進。1996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倡議兩省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輪流舉辦一次,通過堅持聯席會議制度,扶貧協作工作始終與兩省區的發展大局緊緊相扣,做到“寧夏所需、福建所能”。1997年、2008年、2016年,習近平三次來到寧夏考察,關注閔寧模式的進展與落實情況,見證在實踐檢驗中彰顯的決策光芒。 20年過去,數以萬計的閩商在寧創新創業,幾萬寧夏貧困群眾在福建穩定就業,閔寧模式在寧夏開花結果,也成為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范例。東西協作,統籌全局,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戰略體現著治國的大視野,構建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新格局。(李警銳實習生:洪蔚琳) |
相關閱讀:
- [ 08-06]習近平以體育情懷點燃中國復興新火炬
- [ 08-06]習近平最關心的事:5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 08-06]不忘初心敢于突破 凝心聚力提升創建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心得體會 - [ 08-05]從傳奇到常態 習近平詮釋中國共產黨為何不可戰勝
- [ 08-05]習近平最關心的事:5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 08-05]習近平談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