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5日電(魏薇)近期,電商納稅問題再次引發爭論。日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在G20成都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會議上表示,稅收政策首先應該體現公平,其次是鼓勵創新。數字經濟中包括電子商務都是創新,對于這些新興行業應該收稅,否則就不公平。
多次“狼來了”背后,人們不禁要問電商納稅到底難在哪兒?公平和創新矛盾嗎?收稅后成本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公平和創新矛盾嗎?
電商征稅問題早已有過多次討論,而爭論的焦點在于——不收稅會影響稅收政策的公平性,征稅則可能打擊中小賣家的積極性。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向中新經緯APP表示,稅制的公平是稅法最基本的原則,它強調相同能力的納稅人繳納相同的稅,不同能力的納稅人繳納不同的稅;不管是電商、還是非電商,都是法律關系的主體,如果有收入都應該成為征管法的納稅主體。
“一方面是電子商務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很多實體經濟兩位數的下滑,那么總體經濟和就業形式到底如何呢?”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指出,要把新經濟發展放在一個整體視角看,不僅看到一個行業增長速度,也要看它對整個中國就業、經濟結構發展的影響是不是正面和公平。
電商不征稅顯然對線下實體店不公,然而對于營業額較低的中小賣家,征稅是不是會“一竿子打死”?
蔡磊表示,電商納稅目的在于公平,而不是給中小賣家增稅。為保護小賣家利益,可以通過審慎調研,設置合理納稅起征點來避免增加他們負擔。另一方面,電商納稅也體現了“寬稅基低稅率”的稅收理念,實際達到幫助更多低收入群體減稅的目的。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中新經緯APP介紹,目前電子商務主要的模式有B2B、B2C、C2C三種;從主體看,主要分為電商平臺、平臺注冊企業和個人賣家;電商企業本身是工商注冊企業,都是交稅的;平臺注冊的商家,已納入征稅監管范疇,也在交稅;而個人賣家絕大部分是沒有納稅的。
維綸就是一位有著5年經驗的淘寶店主,對于電商征稅他表示早有心理準備,他認為如果電商征稅額度高,一些營業額較低的賣家可能會承受不了,不過他倒是更為樂觀,“監管客觀上對買家更有利,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從長遠來看有利于電商發展。”
曹磊指出,征稅對于電商賣家其實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一些不規范的賣家通過刷單刷銷量和好評,影響了賣家間的公平競爭,而征稅對刷單是很好的一劑猛藥,可以使數據更加透明化。
曹磊建議,可以針對個人賣家、企業賣家、還有平臺企業進行差異化征稅,比如營業額低于幾萬元可以免征;應漸進式推進征稅,不能用力過猛;此外,電商平臺也應適當減少管理費、服務費等費用,降低中小賣家的交易成本。
電商征稅到底難在哪兒?
多數人認為,電商征稅只是時間問題,而在這段“時間”中,需要解決的難點也很多。
樓繼偉在會議上表示,數字經濟應該稅收但是技術上難度很大。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推行電子發票將為電商征稅清除技術障礙。
“我們現在的發票是紙質發票,但是電子發票應該成為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劉劍文認為,要轉變監管方式,運用科技手段,以信息管稅,在全國推廣電子發票來替代紙質發票。
蔡磊解釋說,推廣使用電子發票,那么任何商家電子商務交易的時候都有記錄,只要每一筆交易直接打電子發票,數據實時傳給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根本不用擔心偷稅。信息化時代,監管一定是在互聯網信息的前提下做,傳統征管手段需要與時俱進。
除了技術問題,曹磊指出,電商征稅難點還有三個:一是不少網店只在平臺注冊,沒有在國家工商管理部門注冊,也就無法掌握其交易情況;二是網購通常是跨地域交易,這就給確定應納稅對象屬地帶來難度;三是賣家和平臺不愿意納入征稅范疇,這也為征稅帶來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號,國家工商總局上線全國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服務系統,網絡交易將不再是政府監管“盲區”。利用該平臺,各地工商部門可以實現聯動,發現和查處存在頻繁出現假冒偽劣商品、先提價再降價等虛假促銷、購物欺詐等問題的網店。
此外,去年1月國務院法制辦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針對網上交易推行納稅識別號制度,“納稅人簽訂合同、協議,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動產登記以及辦理其他涉稅事項時,應當使用納稅人識別號。”這就意味著,即普通小網店的自然人店主也將被納入稅收監管范圍。目前,該意見稿正處于征求民意階段,尚未正式實施。
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電商開始征稅,是不是就意味著要漲價了?”不少網友對電商征稅也表示擔憂。
目前,電商由于場地、人員等成本造成商品較實體店便宜很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18.3萬億,其中光網絡零售交易額就有3.88萬億。如果收稅后,產生的費用會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呢?
在曹磊看來,電商交稅后成本增加,應該會有一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不過,消費者也在逐漸成熟、理性消費,對賣家加強監管從長遠來看還是對消費者有利的,企業進行工商登記,依法納稅,消費者才能得到發票,在發生糾紛時才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劉劍文則認為征稅對商品價格影響不大,價格是由市場來決定,征稅并不是漲價的理由,如果漲太多消費者可能選擇不買,所以商家也不會隨意漲價。
“漲不漲價我也不知道,還是要等國家的政策下來再決定。”維綸一邊修改著淘寶店里的商品信息,一邊說道,“不論是否征稅,我都會堅持開下去,這是我付出了5年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