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午,科技日報記者打通電話的時候,韓春雨正在做實驗。河北科技大學里那個有點破舊的實驗室是韓春雨的成名之地。今年5月2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生物技術》刊發了他的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一時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近日,韓春雨再一次處在輿論中心,越來越多的人對其實驗結果是否可重復提出了質疑。 北京時間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在推特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復實驗時得出的結論,并表示他和同事在過去一個月做了多次嘗試,但最終發現NgAgo無法進行基因組編輯。他呼吁《自然》雜志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這條消息把此前就有的質疑推向了高潮。 尚未收到《自然》公布數據要求 韓春雨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截至目前他并沒有收到《自然》雜志社要求他公布數據的通知,但是他自己對能重復實驗結果充滿信心。“澳大利亞的這位教授,前一陣說實驗可重復,前天又說不能重復,科學不是這么兒戲的。對此,我都不打算做解釋和回應,外界的這些紛紛擾擾我不太在意。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實驗和科研做好。”韓春雨說。 對于外界盛傳的“多國科學家要求《自然》雜志介入”,他表示毫無壓力,并稱“最后無非是雜志社派專家組過來監督、指導,我把實驗重做一遍,到時候就什么都清楚了”。 韓春雨對實驗的可重復性充滿信心,但他同時也表示,目前來說,實驗的操作確實不那么容易,未來讓實驗實現起來更容易也是他努力的方向之一。 等待重復性實驗學術論文發表 從最初的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對其創新性的否定,到后來方舟子對其真偽的懷疑,外界對NgAgo的質疑聲一直都存在。 6月底,韓春雨本人曾在百度貼吧上做出一些回應。他在對網友的回復中表示,新系統剛出來都會“不好使”,他也認同目前NgAgo系統不夠穩定,等2.0版本出來會找專門機構免費發放。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韓春雨強調科學的事情要由科學來解決,他會靜待重復性實驗的學術論文發表,在此之前他無意跟任何人論戰。 |
相關閱讀:
- [ 07-04]百位諾獎獲得者也很難終結轉基因之爭
- [ 06-30]百余名諾獎得主聯名簽署公開信支持轉基因技術
- [ 06-17]第四屆諾獎峰會將于昆明盛大召開 三大吸睛亮點搶先看
- [ 06-12]海峽兩岸中醫藥研討會舉行 屠呦呦獲諾獎受熱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