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誕生的雅虎英文名“YAHOO!”被創始人解釋為“粗人”,卻一度在搜索引擎、電子郵箱、社交以及新聞聚合等領域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如今,曾經的互聯網巨頭已走向盡頭。 眾說紛紜了4個多月,雅虎的“買主”最終塵埃落定。 7月25日,美國雅虎公司宣布以48.3億美元向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威瑞森)公司出售核心業務。至此,創建21年、影響一代人的雅虎傳奇告一段落。 傳奇雅虎風光不再 20多年前,正值互聯網時代初期,中國人楊致遠和美國人大衛·費羅創立了雅虎公司。憑著初創企業的那股沖勁,雅虎相繼推出搜索引擎、電子郵件、即時通信、網頁廣告等業務,無不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 在桌面電腦年代,雅虎運營的“門戶網站”匯聚信息、集成服務,詮釋了“網絡內容供應商”概念,成為互聯網免費模式的開創者,即門戶網站內容免費,通過廣告流量賺錢,締造了“廣告跟著流量走,流量跟著用戶走”的業界鐵律;為了留住用戶,雅虎不僅在首頁提供天氣、新聞、財經、運動等內容服務,甚至在鼎盛時期還提供整站托管、聊天室、群組和郵件等服務,企圖將自身打造成用戶接觸線上內容的統一入口。 1996年,誕生一年多后的雅虎成功上市,成為信息技術行業的傳奇,也成就了硅谷創業造富的“英雄”。1999年至2000年間,雅虎企業市值曾超過1200億美元。那一時期,雅虎風光一時無兩,幾乎再沒有對手可以匹敵。 然而,作為門戶網站時代的先驅者,雅虎似乎在“前沿”處莫名其妙地停止了腳步,淪為“看客”,在互聯網行業的巨變中逐漸掉了隊。從網站到社交媒體、從有線互聯網進階無線網,以及從PC端轉向移動終端的趨勢上,雅虎總比別人慢一步。 隨著各項業務增長乏力,《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喜歡用“老爺車”“生銹的銅管”來形容雅虎,甚至有脫口秀主持人稱之為“互聯網行業的泰坦尼克號”。 面對曾經的互聯網巨頭以這樣的方式黯然告別。不少人回想起,早在2008年微軟開出近450億美元擬收購雅虎,卻遭到拒絕,可如今“賤賣”價格還不如當年開出價碼的零頭,不免令人感嘆。 互聯網在變,它不變? “當年互聯網領域的旗幟,如今淪落到被收購的結局,其實我并不覺得意外。”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飛象網CEO項立剛認為,雅虎公司多年沉疴積重難返,想憑自身變革很難扭轉頹勢,如果能找到合適的買主,為這個老牌企業注入一股新鮮血液,或許未來還有可能再次煥發光彩。 雅虎未來的前景如何暫且不論,回顧這20余年的起起落落,項立剛坦言:“有一個問題在雅虎內部幾乎沒有達成共識——它到底是一家媒體公司,還是技術公司?雅虎一直搖擺不定。” 在實際公司運營中,當網絡視頻、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移動互聯網等互聯網行業的每一次大潮來臨時,雅虎總是沒能及時躋身于“弄潮兒”的行列。這也造成多年后,它最終滑出了互聯網行業的主流賽道。“雅虎走向衰落的原因是沒有創新、沒有與時俱進。”汕頭大學國際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表示。 不管是曾經對企業自身定位偏差,還是與大好發展機遇失之交臂,在方興東看來,雅虎衰落的根本原因其實在于:資本面前,是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創始人主導公司的發展,使得雅虎在一波接一波的變革和創新潮中逐漸落伍。“無論是國內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還是美國的谷歌、臉書、亞馬遜,基本都是創始人主導,使公司創新的價值觀能夠一以貫之,在快速變化的浪潮中不斷自我革命。” 方興東的這種看法,與項立剛不謀而合。“雅虎多年來頻繁換帥,尤其在2007年至2012年間,接連換了四任CEO,造成發展策略上的搖擺,導致公司每一個階段的戰略決策都是短期行為,這就注定了長期惡性循環,命途多舛,最終淪為被邊緣化的結局并不奇怪。”項立剛說。 |
相關閱讀:
- [ 07-27]再見!Yahoo!雅虎48億美元賣了
- [ 07-27]21歲雅虎賣身引發一波懷舊 市值曾高達1250億美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