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在實現全面小康和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堅定信仰,堅持自信,必將凝聚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實踐的選擇。從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到以“求強求富”為目標興辦洋務事業的開明地主階級;從早期維新思潮的興起,到發起維新救亡運動的康有為、梁啟超;從曾橫掃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領袖,到武裝推翻清朝統治的辛亥志士;中國人民探索國家富強之路的奮斗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放松過。然而,由于自身缺陷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聯合絞殺,所有這些“強國之夢”最終化為泡影。直至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才真正找到了科學理論指導和正確的發展道路,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實踐所證明的科學理論。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我們黨得以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辯證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的制度,是具有自我變革、自我發展能力的制度。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奠定的社會主義制度,到改革開放以來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日趨成熟定型,這套制度體系扎根于中國、內生于中國而又促進人類共同發展,代表著中國對人類政治文明的新貢獻。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從5000多年悠久文明中走來,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習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我們已經奮斗得太久、等待得太久,95年積蓄的物質能量和精神動能在中華大地涌動,即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爆發。習近平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