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文化自信 在中華文化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國文藝都更加自覺地、更為主動地直接介入到文化自信的建構,在其中飾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這里我們著重談一下“紅色經典文藝” 。這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主導、指導和影響下創作出的文藝作品,近百年來也涌現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我們不妨來看幾部具有廣泛深遠影響,并至今活躍著的代表性作品。 出自1935年國產電影《風云兒女》中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之前,已經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并傳唱到海外。幾十年來,其激越、雄壯的旋律已傳遍世界各地,成為新中國的重要象征。作于1939年的《黃河大合唱》交響樂,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背景,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罪行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塑造出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號角,至今聽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 上世紀40年代的歌劇《白毛女》作為解放區文藝的標志物,在土改運動和解放戰爭中充分發揮了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白毛女》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國革命為題材,表現了中國農村復雜的斗爭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風俗、習慣、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風貌等。同時,它繼承了民間歌舞的傳統,借鑒了我國古典戲曲和西洋歌劇,在秧歌劇基礎上,創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為民族新歌劇的建設開辟了一條富有生命力的道路。此作后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顯然,這些藝術經典堪與古代藝術經典相媲美,它們不僅極大地激勵了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而且自身也成為當代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部分。 我曾經數次引用斯大林1941年11月的紅場演講。面對兵臨城下的敵人,斯大林自豪而堅定地號召蘇聯軍民奮起抗擊,其中講到:“這一群喪盡天良、毫無人格、充滿獸性的人恬不知恥地號召消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消滅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列賓和蘇利柯夫、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民族!……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好吧,既然德國人想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會得到殲滅戰。 ”在這里,斯大林自豪地提到了俄羅斯由古代到當時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以及文藝家,將他們視為民族的化身,這是一種多么強烈的文化自信啊!而我們中華民族的圣賢、英豪們,不也讓我們充滿著自豪與自信么? 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幾代文藝家也做出過積極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就高度重視對傳統文藝的搶救、整理與改造,尤其在戲曲改革方面成就卓著。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先后成立了戲曲領導機構“戲曲改進局”和由43位專家和藝術家組成的、顧問性質的機構“戲曲改進委員會”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了由周恩來總理簽發的《關于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了被概括為“改戲、改人、改制”的戲曲改革基本方針。1952年10月,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23個劇種的37個劇團、 1600多名演員為大會演出了82個劇目。這次盛會第一次集中地展示了中國戲曲文化的優秀遺產。從《指示》發布之日至1956年底,全國挖掘出傳統戲曲劇目51867個,記錄下14632個,整理改編4000余個,上演劇目達10000余個。這一時期,戲曲改革的成就和經驗是十分顯著的。 上世紀50年代戲曲改革最為杰出的成果,是昆劇《十五貫》的改編和演出。60年代起重點轉向現代戲的創作,從1964年至1976年間,有關方面將一批已經出現在舞臺上的現代戲劇目,通過精心挑選,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創作出了一批“革命樣板” ,雖然有濃重的歷史烙印,但它集中了一批戲劇文學、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的拔尖人才,主要運用傳統藝術形式表現新的社會內容,對我們將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深刻的啟示。 提升文化自信 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為的是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的創新創造能力,繼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文藝理應也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歷史的接力棒,從先賢和前人那里傳到了我們手中,我們也要奮發努力,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今天,在創造了巨大的物質文明財富之后,要著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國家硬實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要著力補齊國家文化軟實力這個短板。文藝在這些方面都大有可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面臨的十分重要的時代課題和歷史使命。文藝家不僅要成為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更主要的還要成為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而傳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就是其創作的作品和所開展的活動。 文藝家之所以成為文藝家,而不同于哲學家、實業家甚至政治家,就因為他們不僅具有思想的穿透力,而且擁有形象的感染力。因此,文藝家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和特長,以更有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文藝家自己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自己的血肉,滲入自己的靈魂,從而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乃至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的楷模。其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自己的感情融為一體,與自己筆下的形象融為一體。價值觀說到底是思想層面的,相對比較普泛和抽象,要通過鮮活、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場景,真切地、感性地加以體現出來,這樣才能獲得更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認和接受。 還有,我想特別強調一下:要重視用我們優美、生動的民族語言,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各門藝術也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像國畫、書法、音樂、舞蹈等的語匯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時代,我們務必要注重運用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學語言和藝術語言,來傳達和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補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短板,就要格外注重原創,文藝創作、文藝事業更是如此。我們務必要將文藝原創力的提升,放到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占據文化制高點的高度上來認識和對待。原創性的程度,實質上是一個民族創造力的體現,是國際綜合實力競爭的一個重要砝碼。原創性的文藝作品,不僅深刻地改變著當今人們的心靈和感覺,而且往往能影響一代又一代后人,并能給其他民族和國家今天和往后的人們以滋養和啟迪。 堅定文化自信并不是要固步自封、閉關鎖國。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我們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增進文化自信。在此基礎上,借鑒吸納世界各國文化的優長,以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此,費孝通先生主張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價值觀可以作為一種優選思路。這種思路背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支撐,這就是古代經典《中庸》等所主張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這種文化價值觀的本質是和而不同,也是我們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應堅持的一個基本理念。 與此同時,我們要理直氣壯、信心十足地繼續講好“中國故事” 。既要講好歷史,也要講好現實,還要講好現實與歷史的必然聯系,做到“四個講清楚” 。講述我們中國自己的故事,當代中國的文藝家理所應當責無旁貸,并應身體力行,講好、講活、講得引人入勝、講進人們心中去。 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經歷了從強烈失落自信再到堅定回歸自信的曲折過程。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正站立行進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懷揣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為豪邁地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更為自信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進。 |
相關閱讀:
- [ 07-19]我的大學:文藝范兒里青春飛揚
- [ 07-18]袁姍姍街拍玩文藝 一笑一顰腔調足
- [ 07-16]黃磊女兒戴眼鏡看書做筆記 文藝氣息十足(圖)
- [ 07-11]“世界人口日”湖里長樂社區辦文藝匯演 鄰里熱情互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