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對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2016-07-15 12:10:23??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霖 陳暉 |
分享到:
|
? 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今日發布通知,對《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顯示,《慈善法》實施后,未作為慈善組織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不得再申請慈善組織的認定。 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全文 第一條為了規范慈善組織認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慈善法》公布前已經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可以在《慈善法》實施之后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 基金會應當在本辦法實施之日起一年內,到原登記的民政部門換發標明慈善組織屬性的登記證書。 第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對其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進行慈善組織認定。 第四條 被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業務范圍符合《慈善法》第三條的規定; (二)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組織章程; (三)有自己的名稱和住所; (四)有必要的財產; (五)申請時的上一年度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關于慈善組織的規定; (六)不以營利為目的,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于章程規定的慈善目的;財產及其孳息不得以任何形式在發起人、捐贈人或者慈善組織成員中分配;章程中有關于剩余財產轉給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組織的規定; (七)內部治理結構健全,有明確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有健全的財務制度;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不予認定為慈善組織: (一)申請時不再具備相應的社會組織法人登記條件的; (二)有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規定的不得擔任慈善組織負責人的情形的; (三)申請時被列入異常名錄的; (四)申請前兩年內受過行政處罰的。 第六條申請認定慈善組織,社會團體應當經會員(代表)大會,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經理事會表決通過;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 第七條 申請認定慈善組織,應當向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包括申請理由,宗旨、業務范圍、開展慈善活動的情況等內容); (二)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上一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含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專項審計; (三)符合本辦法第四條條件以及不具有本辦法第五條所列情形的有關書面承諾。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還應當提交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文件。 第八條 民政部門自收到全部有效材料后,應當依法進行審核。 認定情況復雜的,民政部門可以征求有關部門意見或者通過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也可以根據需要對該組織進行實地考察。 第九條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慈善組織條件的,予以認定并向社會公告;不符合慈善組織條件的,不予認定并書面說明理由。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認定期限的,報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十日。 第十條被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由其登記的民政部門換發登記證書,標明慈善組織屬性。 第十一條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在申請時弄虛作假的,由民政部門對該組織及直接責任人依法追究責任。對于違背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為社會組織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責任人,由民政部門通報有關部門。 第十二條《慈善法》實施后,未作為慈善組織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不得再申請慈善組織的認定。 第十三條慈善法公布之前設立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應當在本辦法施行之日起5年內提出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申請。 第十四條被認定為慈善組織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應當依照《慈善法》的規定開展活動。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
相關閱讀:
- [ 07-15]女童墜樓家屬“眾籌”70萬 善款委托慈善機構監管
- [ 07-14]寧德一群80后創立公益慈善組織 為社會傳遞愛心力量
- [ 07-14]《2016胡潤全球華人大慈善報告》 6閩商入選
- [ 07-14]胡潤發布全球華人慈善報告 6閩商歷年捐贈超5億
- [ 07-12]福州市慈善總會和福州市紅十字會公布賑災賬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