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醫生填補空缺 招不來人,留不住人。兒科醫護人員長期處于連軸轉狀態,高級職稱人員尤其少 “兒科的發展是我最頭疼的事?!崩钗闹拚f,“我們非常愿意把兒科做起來,問題主要在于招不到人。” 據武漢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姜紅介紹,兒科醫護人員長期處于連軸轉狀態,迫切需要補充人手,但總是面臨招人難的尷尬。兒科辭職率也比其他專業高很多,去年該院招的兒科醫生中,有兩名工作不到一年就辭職了。醫院只好返聘了3名退休的兒科醫生,彌補人手不足。 在上世紀末,全國所有高校的兒科本科教育被砍掉,本意是希望兒科醫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成為高端??漆t生,卻沒想到出現“兒科醫生荒”。李文洲認為,其實活躍在一線的兒科醫生,絕大多數是本科學歷。回頭來看,當時應該保留本科教育,激勵大家往更高層次深造,而不是直接砍掉。目前,已有8所高?;謴土藘嚎平逃?。 “有些地方為了補齊兒科教育的短板,開始降低門檻。我認為,兒童病情具有特殊性,病情發展是非??斓?,這對醫務人員素質要求更高。如果降低門檻,醫生素質達不到要求,反過來就會毀了這個專業,導致惡性循環?!崩钗闹拚f。 招不來人,留不住人,導致兒科醫生極度缺乏。國家衛計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為11.8萬名,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加拿大、日本每千名兒童的兒科醫生數為0.85—1.3人。我國兒科執業醫師日均承擔的門診數約為17人次,是普通醫療機構執業醫師的2.4倍。 怎么解決兒科醫生不足?李文洲說,兒科醫生不能只看學歷,而要看臨床經驗。希望更多的優秀人才熱愛兒科事業,進入兒科醫生隊伍,這是緩解兒科醫生短缺的長遠之計。 “10年來,我們致力于提高醫生水平、眼科技師、護士專業能力,打造兒童眼科品牌醫生,嘗試專家團隊出診,打造體制內的醫生集團,目的就是進行人才梯隊建設,營造留住人才的環境?!庇趧傉f,目前科室已引進、培養了15名副高、正高眼科兒醫。雖然要做的事情似乎越來越多,但是科室逐漸壯大,來就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醫生的價值感在逐步提升。 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 兒科醫生薪酬待遇偏低。盡管醫院給予傾斜和保障,但仍需要在制度方面進行完善 技術價值難以得到體現,收入偏低,晉升不易,是兒科醫生的普遍體會。 很多人看不起兒科醫生,稱他們為“小兒科”。實際上,兒科的復雜程度更甚于成人。于剛說,兒童眼科手術的難度非常大,器官小,眼球壁薄,孩子本身不懂配合,麻醉風險大?!拔覀冊o出生20天的新生兒做過手術,難度可想而知。”“做3個大人眼科手術的難度不如做1個低齡兒童手術的難度?!?/p> 北京市兒童醫院眼科副主任吳倩說,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有兒童自身的特點,病情進程較快,但大部分兒科醫生都是到醫院輪轉時才接觸到兒科,實習時間一般只有一個月,培養需要很長的周期。但收入與付出并不成正比,“我原來是在成人眼科工作,做一個白內障手術的收費價格比兒童高數倍以上,成人近視眼手術一天能做到50多臺,這些在兒科都不能實現。兒童用藥也比成人更加復雜、危險??床〉倪^程中不僅要哄孩子,還要和家長溝通,工作的強度更大,醫生的責任更大?!?/p> 兒科晉升比成人科室難。兒科領域窄,兒科醫生一般忙于臨床,沒有時間和精力做科研,發表高水平的論文難上加難。 “與國外同級別兒科醫生比,我國兒科醫生的薪酬制度不合理,負荷比較重,大醫院接診的患兒特別多,但是有很多服務項目收不了費,造成救治的患兒越多、醫院虧損越嚴重,沒有很好地調動醫院、兒科醫生的積極性?!庇趧傉f。 如何提高兒科醫生的薪酬待遇? 李文洲認為,薪級工資是政府制定的,相關部門不會針對醫院更不會專門針對兒科醫生制定標準。在績效工資方面,武漢市中心醫院大力傾斜,保證兒科醫生的收入不低于全院平均水平。該院還根據兒科醫生工作量,適當給予激勵。 李文洲建議,適當調整兒科診療費和其他項目的收費標準,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和職業風險。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當年所在的春熙路變成步行街后,市民開車帶孩子看病不方便,再加上資深醫生陸續退休,醫院兒科跌入了冰點。兒科的床位由60多張變成了10多張,還住不滿,兒科醫護人員的收入在醫院也是最低的。 “為了讓兒科醫生安心工作,我們首先調整了收入分配制度,向兒科傾斜并給予補貼?!毙鞓s華說,醫院還給兒科擴場地、添設備、增新生兒病房等,讓兒科“起死回生”,并鼓勵醫務人員進行深造。 |
相關閱讀:
- [ 07-08]福州將新增產科、兒科床位共900張|再生育審批從15天壓縮至7天
- [ 07-07]二孩時代 福清市兒科醫生“告急”
- [ 06-23]福建從培養機制入手補上兒科醫生缺口|畢業生可獲10萬創業扶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