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賣網店牟利 售假詐騙猖獗 明明可以正當經營的企業,為何選擇拋棄老本行,做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生意?工商部門調查發現,網店虛假認證的背后,隱藏著一條條巨大的灰色產業鏈。在催生了網店倒賣的同時,網店虛假認證也給銷售假冒產品、網絡詐騙提供了便利,并助推了信息的非法倒賣。 第一條產業鏈:銷售網店牟利。據牟某透露,短短半年內,他認證的500多個網店被銷售過半。據辦案人員介紹,這些網店的價格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網店銷售已經成為一種紅火的生意,并且催生了很多專門從事網店買賣的網絡平臺。記者在一些網店平臺上看到,一般一個五鉆的網店價格在5000元以上,而皇冠網店的價格則可高達數萬元。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于網店買賣紅火且價格居高不下,才出現了瘋狂的“刷單”、“炒信”等行為。目前,一些網絡平臺積極規范了網店交易行為,多要求交易者變更網店注冊身份信息,但很難全面、嚴格地得到執行。 第二條產業鏈:假貨“借殼上市”。工商部門調查發現,這些網店多數被用作了銷售假冒產品。“購買者涉嫌利用這些網店銷售高仿服裝、鞋帽等商品。”重慶工商部門一位辦案人員表示,消費者買到假貨后,由于找不到真實的店主,通常維權困難。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調查顯示,全國知名的制假售假地也往往是網店買賣的主要需求地。網店為假冒商品提供了絕好的銷售場所,并且大大降低了被查處的風險。 第三條產業鏈:催生詐騙活動。工商辦案人員介紹,一些人利用購買的店鋪銷售商品,收到消費者的訂購貨款后卻不發貨,攜款消失,消費者投訴無門。這種行為不以履行合同為目的,已涉嫌詐騙,對互聯網交易生態構成嚴重危害。 重慶市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喻軍告訴記者,近年來該消委會收到大量類似投訴。部分消費者因數額小而只能任由權益被侵害;一些消費者即使投訴索賠,但由于賣家已銷聲匿跡,也很難挽回損失。 據重慶工商部門辦案人員介紹,根據對重慶宇佳盛公司電腦硬盤的數據挖掘,發現其出售的兩個網店涉嫌詐騙,目前正在對其進行偵辦。 第四條產業鏈:信息倒賣猖獗。工商部門調查發現,由于“虛假認證”市場需求很大,也直接推動了手機黑卡、公民身份信息的非法倒賣。一些不法分子大肆買賣銀行卡、身份證、網盾、手機卡、開戶信息等相關資料,形成收購、銷售、使用“一條龍”。 記者在QQ搜索里輸入關鍵詞“證”,立即出現了大量辦證服務提供者。其中一個網名為“辦證”的人告訴記者,不需要購買者提供任何資料,就可以辦理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一致的高仿身份證,每個身份證收費200元,而利用這些身份證,恰恰可以注冊網店。 市場監管困難 亟待完善制度 記者調查發現,由網店倒賣而引發的假貨橫行、網絡詐騙等行為,雖然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并嚴重危害了電子商務生態,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缺失,網店實名制難以有效落實,因而給工商部門的市場監管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重慶南岸區工商分局相關負責人說,工商部門在監管中早已發現此類網絡店鋪虛假認證的行為,但苦于難以核實真實經營者的身份、查找到真實的違法嫌疑人。 “‘虛假認證’之所以有廣泛的市場,其根本原因就是現有法律法規沒有強制網店辦理工商登記,造成網店實名制無法落到實處。”這名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某網絡購物平臺上注冊網店,只需要填寫身份證號、電話、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就能注冊成功,而實際開店者與注冊者是否為一人,則無法進行驗證。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內各大電商平臺針對自身業務特點和安全需求,都在積極開展以實名制體系為基礎的網絡身份管理工作。但虛假認證正是瞄準了實名制的“七寸”,使賬號認證信息“實名”,而使用者卻另有其人。 對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對于以虛假注冊、虛假認證為代表的互聯網灰色產業鏈,一直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度,阿里巴巴將積極配合各地執法部門,主動提供“虛假認證”團伙線索,協助執法部門進行嚴厲打擊。 北京榮德律師事務所律師余學軍表示,網店沒有營業執照,但是卻作為一種市場主體而存在,并且經營規模很大,其中更有部分不法分子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當前確實迫切需要對其進一步規范。“網店法律性質不明、買賣規則不清、實名制無法真正落實等,是網店難管理的最核心問題,一旦出現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無法確定誰是被告。”余學軍說。 余學軍建議,當務之急是對網店的法律性質進行明確,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準入制度、切實做到實名制等措施,進一步健全監管體制,讓執法部門“有法可依”。其次,個人也應提高信息保護意識。一些關鍵信息的泄露會導致個人征信記錄受到影響,嚴重的話還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6月13日,淘寶針對被關店鋪換“馬甲”重新開店的行為出臺最嚴禁令,對于因銷售劣質產品和假貨或涉嫌欺詐等嚴重違規行為而被關店的賣家,不僅其本人永遠無法再開店,而且通過大數據識別出來其利用他人身份注冊或實際控制的賬號也將無法開店。該規則已在蔬果生鮮類目下的櫻桃類目試行,正式生效后將在全淘寶網實施。 |
相關閱讀:
- [ 06-24]"網紅"微博粉絲445萬 網店"雙11"銷售額超6千萬
- [ 06-13]光澤李坊鄉婦聯組織群眾開設淘寶網店
- [ 06-03]剛開網店未交易就遭遇假客服 女店主被騙走6000元
- [ 06-02]網店商家每天都掛“最后一天” 市民可舉報
- [ 06-02]福建日報:網店商家每天都掛“最后一天” 市民可舉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