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長江首輪洪峰
2016-07-10 08:49:2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邢曉宇 邢曉宇 |
分享到:
|
過去一周以來,長江中下游六千余公里的超警堤段沿線上,一百五十多萬人次的軍民抗擊長江首輪洪峰,處理了973處堤防險情 淫雨霏霏,洪浪滔滔。剛剛進入7月,2016年長江1號洪峰即在上游三峽庫區形成,同時進入梅雨季節后的長江中下游第四輪超強暴雨開始肆虐,把入汛以來就一直底水高企的長江中下游干流變成了一條高出沿線地面2米以上的“懸河”。 國家防總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21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是近5年同期最多。截至7月6日,干支流超警堤段長9321公里。 自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五省各類堤防共發生險情973處,其中長江干堤5處,洞庭湖、鄱陽湖區堤防126處,其他堤防842處。 此間,《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奔赴抗洪一線,直擊沿江軍民在科學防洪基礎上的奮起抗擊,在長江中下游六千余公里超警堤段沿線上繪就一幅幅前仆后繼、眾志成城、可歌可泣的軍民戰洪圖。 長江:地上“懸河” 每年的6、7、8月,是長江主汛期。今年長江入汛偏早,受持續不斷的強降雨模式的影響,7月1日14時,長江上游三峽水庫出現入庫洪峰流量5萬立方米每秒,形成長江2016年1號洪峰。 為確保三峽水庫足夠的防洪庫容,三峽水庫從7月1日14時,將出庫流量加大到每秒3.11萬立方米。而入梅以后的第四輪強降雨,從6月30日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肆虐,至7月6日達到頂峰。截至6日19時,長江監利至九江段全線超警戒水位,且水位還呈繼續上漲之勢。 “警戒水位比設防水位高一個級別?!遍L江委防辦副主任陳桂亞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長江水位達到設防水位,意味著長江江面與沿線地面高度持平,也意味著地面以上的長江堤防開始擋水。 警戒水位一般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設置,一般高出設防水位兩米左右。7月8日12時,漢口武漢關水位達到28.25米,超過27.30米的警戒水位0.95米,比25.00米的設防水位高出3.25米。這意味著武漢關的江水面,比其附近的地面高出3米多。 長江已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 在離武漢關不遠的漢口龍王廟,本刊記者看到工人正在用黃土、預制塊等物料封堵進入堤內的閘口,該處觀景平臺已經淹沒在洪水中,一米多高的臨江護欄只剩頂端。 更讓人擔憂的是,此前長江委水文局已發布洪水黃色預警稱,2016年長江2號洪峰在長江中下游干流形成,干流水位還將全線上漲。與此同時,與中游防洪形勢息息相關的洞庭湖、鄱陽湖水位也已超過警戒水位。 據長江水利委員會介紹,目前長江中下游超警堤段長6007公里,其中長江干堤1609公里、兩湖堤防1513公里、其他支流堤防2885公里。 據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通報,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已累計投入抗洪搶險人力154萬人次。 三峽:攔洪削峰減壓下游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樞紐運作部獲悉,為協助長江中下游防洪抗災,根據長江防總調度令,三峽水庫從7月6日開始,已逐步調低下泄流量。 截至7月8日上午,三峽出庫下泄流量,已從原來的每秒3.11萬立方米,減少至2.17萬立方米。三峽集團樞紐運作部主任王海告訴本刊記者,未來兩天,三峽仍然維持較低的入庫流量,后期上游來水雖將有所增加,但總體在可控范圍內。同時,國家防總要求密切關注長江上游雨情,加強分析研判,科學調度三峽等上游水庫群,減輕下游河段防洪壓力。 根據設計,三峽水利樞紐發揮防洪作用有三大看家本領: 一是攔洪,利用三峽防洪庫容,攔蓄超過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確保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二是削峰,當長江下游防汛形勢緊張時,通過三峽水庫蓄洪,將上游來的很大洪峰削減,減少水庫出庫流量并均勻下泄。 三是錯峰,在下游洪水較大時,科學調度水庫,防止上游洪峰與下游洪峰相遭遇,減少下游防洪壓力。 截至7月8日12時,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49.48米,其最大的防洪庫容可達221.5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荊江分洪區的可蓄洪水量。 整個汛期,三峽水庫都處于隨時攔蓄洪水的狀態,并且一旦長江下游的防汛形勢好轉,則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出庫流量,降低水庫水位。這樣,水庫防洪庫容通過“攔蓄-控泄-攔蓄”不斷重復利用,防洪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湖北:外洪內澇決戰江城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受洞庭湖、鄱陽湖夾擊的湖北長江干堤,歷來是長江中下游防汛的重中之重。從6月30日開始,入梅后的第四輪超強暴雨襲擊湖北。截至7月5日,全省平均降雨量超過400毫米,創湖北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高強度的降水,已致長江支流舉水河新洲段5處潰口,江夏區湯遜湖水位逼近極限,大部分湖泊調蓄功能接近飽和。 7月5日,超強暴雨再度夜襲荊楚大地。7月5日22時至6日10時,連續12個小時的超強降水,僅在華中重鎮武漢就降下了229毫米的雨量。江河湖泊水位高企,不僅導致武漢中心城區部分地區排水不暢,還形成倒灌態勢。 一時間,在武漢形成“水淹全城”之象:市區206處路段因漬水車輛無法通過,3個地鐵車站進水被迫臨時封閉;56條公交線路停運,過江汽輪、汽渡全部停航;部分居民小區因積水倒灌,突然停水停電,有的小區圍墻倒塌,部分車輛被砸…… 在湖北省啟動防汛I級響應,確保長江大堤安全的基礎上,武漢市防汛指揮部連夜緊急部署,啟動城市排漬Ⅱ級應急預警響應。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市長萬勇分赴汛情緊急地段,一線指揮防汛排漬搶險,組織災民轉移。 “這場暴雨非常麻煩,24小時降雨量超出了武漢能夠承受的強度。”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處長項久華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我們做好了全力應對的準備,要努力把災損降到最低點?!?/p> 多個部門聯合行動,居民生活保障有序推進: 水務部門出動逾1000人、200余臺車上路巡查駐守;電力部門全力保障泵站的電力供應,派專人指導;交管部門組織對漬水路段實行交通管制,5200余人次交警保障交通安全;民政部門積極組織救災幫扶,落實救災資金1680萬元,保障災民基本生活;武漢警備區積極協調駐漢部隊支援地方抗洪搶險,確保在險情一線、最危急關頭,都有子弟兵的堅強身影,成為防洪抗災最堅實的力量…… 湖南:超歷史洪汛襲擊洞庭 湖南洞庭湖,古稱云夢,接有上游山區8個支流,又連長江,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的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據長江水利委員會專家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洞庭湖城陵磯被稱為長江中游第一磯,是溝通長江和洞庭湖以及四水等湖南內陸水系的樞紐,是長江中游水情的標志,其水位漲落對于長江中下游防洪具有標志性意義。 7月初,湘北、湘西南、湘東北地區發生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此輪強降雨屢超歷史極值,湘資沅澧部分干支流相繼超警。7月6日8時,洞庭湖區大堤1341公里超警,長江城陵磯水位34.16米,超警1.66米,并維持上漲態勢。高洪水位導致湖區堤防出現128處險情,其中包括沅江市共雙茶垸茶盤洲北閘堤段管涌等3處較大險情。 湖南省迅速啟動防汛Ⅱ級響應。 “今年城陵磯水位超警的時間只比1998年遲一個星期,是近16年最早的一年。”7月6日,湖南省副省長、省防指指揮長戴道晉在湖南省防汛會商會上說,接下來全省防汛抗災重點是“救災山區、轉戰洞庭”。 7月6日8時,位于岳陽市最西邊、西臨洞庭湖的慈氏塔社區積水嚴重,大部分居民樓一樓已進水,深水區差不多有1米深。此時,積水區已與洞庭湖水面處在同一水平面上,若洞庭湖水位再上漲,居民樓將會被洪水淹沒。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消防官兵挨家挨戶地排查,經過近3個小時的奮戰,疏散轉移被困群眾60余人。 江西:巡堤排險確保鄱陽湖安全 針對長江干流和鄱陽湖水位超警的嚴峻形勢,7月5日,江西省防總根據汛情將防汛Ⅳ級升級為防汛Ⅲ級應急響應。長江防總派出專家組、工作組赴江西省一線指導。鄱陽湖地區成為江西今年防汛的重中之重。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湖泊,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條線”型的吞吐型湖泊,舊時多為長江分蓄洪水的重要“樞紐”。 長江流域性洪水來臨,干流徑流量急增,水位上升,除了部分分洪洞庭湖之外,大部分傾瀉東流,向鄱陽湖匯集。專家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洪峰在鄱陽湖湖口一帶,往往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分洪倒灌入彭蠡澤;二是頂托彭蠡澤出水。這兩種結果的結合,則會給鄱陽湖帶來洪澇災害。 盡管此前,從7月2日開始,江西防汛部門先后30多次調度小灣、大塅、柘林、羅灣等大中型水庫,進行削峰調庫高度,減輕境內防汛壓力。但據江西省水文局監測,截至7月6日,長江在鄱陽湖倒灌流速已達到每秒350立方米。九江市湖口縣、彭澤縣、永修縣等湖區部分地區內澇嚴重,圩堤險情不斷。7月7日,鄱陽湖和江西省內長江九江段水位全線超警,并持續上漲。其中鄱陽湖星子站水位以每天近50厘米的速度上漲。 江西省武警總隊投入150名兵力趕赴永修,武警水電二總隊投入566名兵力、100臺套裝備赴九江市永修、共青城、彭澤縣三地進行堤壩加固和排險任務,有力提供防汛抗洪救災保障。據統計,目前,江西省已在長江、鄱陽湖區累計共投入抗洪搶險人員5.57萬人,其中部隊官兵1900人、地方人員5.39萬人。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熊金超馮國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