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建黨95周年,一批“紅色題材”影視作品集體亮相,為黨的生日獻上一份賀禮。其中,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彭德懷元帥》自5月20日亮相央視以來廣受好評,在觀眾間引起熱烈反響。該劇不僅創造了今年央視一套晚間影視劇收視率的最高點,在網絡點播量也已超過6億次。一部“紅色題材”的電視劇受到如此追捧,“魔力”從何而來?且看主創、專家和觀眾網友怎么說。 創作《彭德懷元帥》是一個靈魂洗禮的過程 “這幾年在影視劇創作上,有一些人追逐偶像、編造英雄,使歷史虛無。觀眾需要什么?人民群眾在呼喚什么樣的偶像?通過《彭德懷元帥》的創作,讓我感到彭德懷元帥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就是真英雄,仍可以成為現代人的偶像。他們的品格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這就是我們拍攝此劇的目的。”導演宋業明說。 著名編劇馬繼紅把創作《彭德懷元帥》看成是一個靈魂洗禮的過程。他說:“我與劇中的彭德懷融為一體了,我的心會隨著他的心臟而跳動,我的情緒會隨著他的喜怒哀樂而變化,寫到動情處,眼淚會不由自主地潸然而落。通過這部劇的創作,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民需要文藝,文藝也需要人民,做為一個文藝工作者,只有真摯地熱愛人民,才能創作出人民所喜愛的作品。” 劇中扮演彭德懷的青年演員董勇談起自己的演出時感觸頗深:“飾演彭德懷這個角色實乃三生有幸。我用心、用命演好這個角色。拍了20多年戲,第一次舍不得殺青。希望隨著《彭德懷元帥》的播出,讓父輩們寄托他們對心目中英雄偶像的想念之情,讓同輩們了解這位偉人,讓后輩們知道在中國的革命史中有個偉大的人叫彭德懷。” 《彭德懷元帥》為中國影視劇創作帶了個好頭 《彭德懷元帥》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楊勝群說:“劇中很多細節反映了彭德懷身上那種深入到每根血管和細胞里、揮之不去的人民情結。這種情結使他心里裝著人民,自覺承擔起‘人民的保護神’的角色,一切行動都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的喜怒哀樂而喜形于色、怒形于色。有一場戲是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李德瞎指揮,使根據地的大門失守。彭德懷痛斥李德‘崽賣爺田心不痛’。只有真正以保護人民利益為己任的人,才會在人民利益受到嚴重損失的時候說出這些痛徹心扉的話,才會如此心胸坦蕩,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擔當。在彭德懷這個人物身上,人民情結和坦蕩胸懷統一在了一起。” 解放軍報社文藝部原主任陳先義則表示:“《彭德懷元帥》的熱播說明,不是市場需不需要這種作品,也不是觀眾喜不喜歡這種作品,而是你拿沒拿出為人民喜聞樂見的高質量作品。該劇的成功說明,藝術創作永遠都是內容為王,思想至上,真正有思想講藝術的作品永遠都是觀眾的期待。《彭德懷元帥》在這方面為中國影視劇創作帶了個好頭。” “一個作品創作最難的是結構,最重的是人,只有人物寫好了,才能立起來。在這部劇作里,人物的性格飽滿鮮明。創作者運用豐富的史料和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成果,對彭德懷的人物性格、行事風格進行深層探究。特別是作品里有大量細節描寫,生動有趣,讓人們看后記憶猶新。”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黃會林這樣評價。 那么親近的人,仿佛再次出現在我的生命里 在觀眾和網友的口碑中,《彭德懷元帥》業已成為“紅色題材”電視劇的“新標桿”。左權將軍之女、彭德懷養女左太北是《彭》劇的一位特殊的觀眾,看著劇中的“彭德懷”,她感慨萬分:“曾經那么親近的人,仿佛再次出現在我的生命里,使我感慨萬分。這部劇拍得很好,真實地表現了彭伯伯的革命生涯。我在這部劇中不僅看到了彭伯伯,也看到了我的父親、母親和我自己,他們都演得很真實。” 來自中央軍委某通信臺的戰士焦熙感言:“過去我們對彭德懷的了解都是從教科書和歷史課上得來的,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這次電視劇的播出,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彭德懷形象,內心受到巨大的震動,感到身上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也感到了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楊歆迪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學生,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他對《彭德懷元帥》也有著自己的思考:“《彭德懷元帥》打破了我們心中對他們的刻板化印象,帶給我們一個更貼近現實、貼近我們生活的領袖形象。我們更深刻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不易,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美好,更加愿意為建設新中國、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這部劇等于給我們補了黨史軍史的課,讓我們隨著引人入勝的劇情,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解放軍的英勇。這部電視劇還對孩子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作用。現在的孩子容易受到文藝作品的影響和引導,一部好劇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往往勝過我們家長說千百遍。這次孩子看了《彭德懷元帥》,深受教育。他激動地說,共產黨、解放軍真偉大,彭德懷爺爺這樣的人太讓人崇拜了!”北京華景福園商貿公司員工焦平原說。(李方舟整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