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一年 新選任陪審員九千多人
2016-07-02 10:29:09?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林雯晶 |
分享到:
|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記者侯艷劉會民)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可能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有些庭審現場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穿法袍,卻能和法官并肩坐在審判席上;他們不具有審判員的身份,但可以參與庭審,并在判決書上署上自己的名字。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陪審員。 2015年4月底,最高法院和司法部在10個省份選擇50個法院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將人民陪審員的參審職權,由以往的全面參與審理,轉為只參審事實問題。截至今年4月底,50家試點法院全部按要求完成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新選任人民陪審員九千多人,人民陪審員總數達到一萬三千多人,為法官人數的4倍多。 昨天(1號)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情況的中期報告進行了分組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對當前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那么,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未來將走向哪里?人民陪審員這個職務,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兩天前(30日)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表示,一年以來,50家試點法院已經全部按要求完成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新選任人民陪審員9673人,人民陪審員總數達到13322人,為法官員額數的4.3倍。一大批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氣的普通群眾被選任為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來源更加廣泛,結構更加合理。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將人民陪審員的參審職權由以往全面參與審理轉為只參審事實問題。普通群眾參與案件事實部分的認定,彌補了法官專業知識的不足,也使案件裁判更好地反映社會大眾的日常情感。 周強介紹,對于涉及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與社會公眾關系較為密切、影響較為直接的案件,試點法院探索由3名以上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5人以上大合議庭的審理機制,提升了裁判的社會認同度。 在昨天的分組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在肯定試點工作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意見。莫文秀委員表示,在有陪審員參加的案件中,要處理好事實審與法律審的關系。無論是刑事審判還是民事審判中,法律審和事實審往往都難以完全分開。在具體案件法律適用過程中,人民陪審員的價值評判標準與法律規范的價值評判標準應當是一致的或者是基本一致的。處理好事實審與法律審的關系,對明確人民陪審員與法官在合議庭的法理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身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的周光權委員認為,應明確陪審員的權力清單。如果陪審員的事實認定有偏差,這個責任誰承擔?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分不開,司法責任怎么落實?還需要有進一步更明確的清單和標準。 擴大人民陪審員的選任范圍,將以往主要由組織推薦產生的人民陪審員改為隨機抽選,也是本次改革試點的重要舉措。本次改革將人民陪審員的任職年齡從年滿23周歲提高到28周歲,學歷要求從一般大專以上降低到一般高中以上。周強表示,“全面”海選使普通群眾在人民陪審員中的比例提高到88%。但全面實行隨機抽選也面臨難題。試點法院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采集人口信息、征求候選人意見、審核候選人資格條件,選任工作成本過高。群眾參審熱情有待提升,候選人不愿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比例較高。部分地區由于地域面積較大、交通不便等因素,通過隨機抽選產生的人民陪審員參審困難。 對于部分陪審員參與熱情不高的問題,周光權建議陪審員參與審理和社會誠信機制聯動,參與陪審的陪審員除定期給予一定的表彰獎勵以外,和他的社會誠信掛鉤,在社會誠信上可以適當地給它加分。 蘇澤林委員則建議,應對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給予更充分的保障。現在這項改革力度還存在很多困難,跟我們保障不力有很大的關系。包括陪審員制度改革的經費問題。建議各級人大對法院推進的改革給予支持、監督,人民政府要給予經費的保障和工作配合。 根據本次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試點期限為期兩年。何曄暉委員表示,目前試點已經過半,建議最高人民法院能研究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盡快提出解決方案。究竟試點過后哪些能夠推廣、哪些要改進、哪些需要完善,要做在總體評估之后再作出決定。希望最高人民法院在陪審員改革試點當中及時就當前發現的問題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整,使得這項工作能夠真正達到司法改革的目的,有序平穩推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