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年輕干部是黨組織的新鮮血液。“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2013年6月,習近平在全國組織會議上講話,指明了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的重要意義。對于年輕干部,習近平特別指出要“下大力氣”抓好培養選拔工作。 干部制度化進程中,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提拔年輕干部、大膽啟用優秀年輕干部。破除成規,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人才各盡其能。 事實上,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年輕干部的選拔工作碩果累累。根據2009年全國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綜述,從1982年到2007年,全國省市縣三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分別下降了8.4歲、6.8歲、5.7歲。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機關干部中45歲以下的占71.5%,35歲以下的占30%;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7.5%。 干部隊伍的年輕化不是終點,增強國家干部隊伍的活力,建設高素質執政干部隊伍,培養利黎民利社稷的“棟梁之才”才是終極目標。而基層,無疑是培木成林的沃土。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1969年至1975年,習近平在陜西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度過了7年艱苦的上山下鄉生活。住窯洞,睡土炕,吃玉米團子,打壩挑糞……在這里入黨,在這里察民情、訪民苦、體民意,在這里磨煉擔當大任的能力。習近平曾寫到:“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煉干部的品質,考驗干部的毅力。” 根深才能樹大,枝繁才能葉茂。“基層實踐是培養鍛煉干部的‘練兵場’”。下放基層,多壓擔子才能培育出“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年輕干部。 2009年3月30日,習近平出席全國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座談會時說道,“越是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越要放到艱苦環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讓他們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干。” 而在此后的多個場合,對于年輕干部的選拔任用,習近平更是數番強調“基層經歷”。這既是源于習近平自身的寶貴經驗,也是其基于新情況,對年輕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來,基層工作經驗作為年輕干部選拔考核的重要一環,數次被列入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年輕干部選拔考核的《意見》中。2009年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加強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意見》更是重點強調,加大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艱苦地區和急難險重崗位鍛煉的力度。選派年輕干部到西部地區、革命老區、老工業基地、重點工程、信訪崗位任職或掛職。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從理念的提出到標準的強調再到制度的落實,近年來,破解干部選任難題正一步步落實到制度的基腳上。用制度的“規矩”,約束干部選拔的“方圓”。大浪淘沙,始見精華。 鐵規發力,禁令生威 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 “中國命運定于此村”。西柏坡,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掀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會議作出關于執行請示報告制度的決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增強紀律性,還強調要繼續克服某種程度上存在著的成分不純、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的不良現象。 2013年7月,習近平來到聯系點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在西柏坡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習近平著重強調了“立規矩”的重要意義。 “這里是立規矩的地方。”習近平說,“黨的規矩、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建設好、管理好一個有430多萬個黨組織、87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離不開黨內法規。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制定出高質量的制度規定,使其行得通、指導力強、能長期管用。 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法規制度陸續出臺,呈現“板塊式”前進的良好態勢。梳理發現,3年多來,中央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共54部,包括黨章1部、準則1部、條例8部、規則6部、規定21部、辦法9部、細則8部,超過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的1/3。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靠的就是嚴明紀律和思想建黨,“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 。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既補精神之“鈣”,也扎制度之“籠”。70多年前,毛澤東說,“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這兩者都不可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