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新政終結“九龍治水” 個人信息保護成落地瓶頸
2016-06-30 08:00:52?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對話動機 6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出臺《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就是本著為民、便民、惠民的宗旨,加強APP信息服務規范管理,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如何終結APP“野蠻生長”,其中有哪些亮點,這些規定如何“落地”?圍繞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與業內人士及相關專家展開了對話。 對話人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法律系副主任 鄭 寧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 巍 “有問”APP副總裁 王 斌 《法制日報》見習記者 韓丹東 《法制日報》記者 廉穎婷 明確執法主體終結“九龍治水” 記者:前不久,我們調查發現,有一類所謂的游戲APP,玩家以人民幣兌換代幣充值,“游戲”不論輸贏皆可將代幣反向提取,游戲運營商則從贏家賬戶抽水盈利。有專家認為,此類游戲APP已經具有賭博性質。其實,在APP市場,不僅有類似賭博APP,而且不乏一些涉黃涉暴的APP,更有甚者,APP成為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除此之外,惡意扣費,通訊記錄、電話、短信、位置信息等隱私被竊取問題,也可以說是APP的“罪狀”。 另一方面,APP開發者也頻頻遇到盜版侵權問題,有網絡安全公司統計發現,一個李逵后面平均有92個李鬼。 APP市場,可以說是亂象叢生。正因為這些現實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加強APP信息服務規范管理,其中明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朱巍:在實踐中,大量違法APP濫竽充數,用戶下載容易卸載難,明明已經關停的APP卻在背后偷偷跑流量,一個簡簡單單的手電筒APP,卻可能成為用戶手中的“間諜”,竊取用戶信息,動輒發送商業性廣告,更有甚者,還將這些信息轉賣出去。 我國這些年產生的APP亂象實在太多,幾百萬的APP監管實在太困難,而且相關資質審核部門也太過繁雜,僅依靠某一部門的特殊性管理,這對于治理亂象而言實在是難上加難?!肮芾硪幎ā泵魑膶⒏骷壘W信辦作為執法和監督的主體,由網信部門去協調各個部門,統籌規劃,終結“九龍治水”的局面,毫無疑問,這將是非常有效的。同時,對于APP經營者來說,“一個婆家”遠比“七大姑八大姨”好得多,這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經營者的制度成本,有利于APP市場的健康發展。 鄭寧:“管理規定”明確了監督管理執法的主體?!肮芾硪幎ā钡谌龡l將網信辦明確為APP的主管部門,對于解決該領域多頭監管的“九龍治水”局面具有積極意義。 |
相關閱讀:
- [ 06-29]“約課”App走俏市場亟需配套“監管版”
- [ 06-29]市民下載假冒警方APP被騙走33萬|花盆高空墜下百萬捷豹被開瓢 維修費或上萬
- [ 06-29]市民突然接到“警方”電話 下載假冒警方APP被騙走33萬元
- [ 06-28]APP新規是移動互聯網管理與時俱進的體現|2014以來7465人因"扶貧腐敗"被查處
- [ 06-28]網信辦發布APP管理規定:對注冊用戶進行身份認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